close

 四弘誓願  .jpg - 網誌用的圖片
  

     

        

9/1  

勤學、博學是為了要普度眾生,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親眷,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所以要把心量擴大,觀眾生苦,發菩提心。 

剛愎自用 → 起大悲心 

 

9/2  

『有因有緣事易成』,所以我們平時要多結人緣、多結善緣

多結法緣、多結佛緣、多結歡喜緣,不要結惡緣。

有了這些緣,就能左右逢源,做甚麼事情都能成就。  

不結善緣 → 廣結善緣 

   

9/3  

修行就是轉識成智、轉染成淨。把染著心變成清淨心,

過去的妄想心轉成正知正見,這就是修行。  

迷而不覺 → 轉染成淨

    

9/4  

修善不執著善,心當中不起貪愛,這樣就是無量的功德、

無量的福報,這是真正的般若智慧。      

處處貪著 → 修善不執著善  

 

9/5  

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果報、都是緣起法,明白這個道理,人生就找到了方向。 

否則,不在因上努力,存著僥倖的心理,只知道等待機會, 

如此就會隨波逐流,乃至被社會所淘汰。 

心存僥倖 → 知因識果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佛性在煩惱當中,就如同波在水中,水和波浪是一個,

了解這個道理,對於『人人都有佛性』的道理、

對於修行就能產生信心。 

   

9/6  

希望得到自在,就要善調身、心。第一、身要放鬆、自在,但不得放逸。

第二、心要自在、輕鬆,要保持寧靜、專注,如此就能得自在。

若是行、住、坐、臥,任何時刻都患得患失,起很多妄想,

不但得不到自在,反而還造種種惡業。 

放逸隨便 → 善調身心   

   

9/7  

人與人之間也是一種緣,人活在世間,彼此要能互助合作,

大家才能共利共生;如果彼此互相排斥,

到頭來不但得不到任何利益,還可能自取滅亡。  

爭名奪利 → 互助合作   

     

9/8  

俗話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儒家也說:『萬物靜觀皆自得。』

得下來的人,生活一定會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  

浮躁不安 → 定慧等持  

 

9/9  

一個人有了慚愧、懺悔的心,這就是最大的超越、最大的精進。 

所以無論是修行也好,或是日常的為人處事也好,

只要做錯事,就應該要知慚、知愧,不但自己心能得到安寧,

業障也能一併消除。 

執迷不悟 → 慚愧懺悔

 

9/10  

佛看每一個眾生都是平等的,若是好人,希望他更好,

希望他早一點成佛、成菩薩;若是壞人,則希望他變好。

假使有這種心量,那福德、智慧就增長,就沒有嫉妒心了,

時時存有大慈悲心、平等心,這顆心就是菩薩心。 

心量狹小 → 冤親平等

 

9/11  

口業的過失,是由於內心瞋恚等煩惱而起。

藉此稱揚讚歎如來的法門,可以清淨口業,

進而轉化內心瞋恚、嫉妒等無明煩惱;

當煩惱垢盡,自然而然就能與清淨光明之心地相契合。 

兩舌惡口 → 稱讚如來

   

9/12  

我們的心當中,由於平時對於外面的境界生煩惱,

使這念心患得患失,從早上開始到晚上,

念頭始終沒有停過,就像長江、黃河裡的波浪般。

前浪、後浪始終蕩漾不停。現在用佛經所教的方法,

用定慧、檢討反省、迴光返照的方法,

先將這杯水保持不動,使外面的波浪平靜。  

攀緣妄動 → 定慧等持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念心的無明、煩惱、執著化除,達到平等、清淨、覺悟了,

就是菩薩;達到究竟覺悟,就是佛。

 

9/13  

一般人始終是在夢境當中,好夢就是善法,

惡夢就是惡法、黑法。無論好、壞都是夢境。

我們這念真心,是真空無相、真空覺相,就好像是一面鏡子、

一潭止水一樣,光明、潔白、純真,

但是因執著色、聲、香、味、觸種種境界, 

心有了染著,就失去了本真。 

認假為真 → 遠離妄想

   

9/14  

古德云:『依心起修,依性起修。』依著心性去修行,

就不會走遠路。如果不知道這一念心、

不知道道在何處,心外求法,就是心遊道外,

與理不相應,就是佛門當中的外道。

所以,要檢討看看自己是佛道、正道?還是外道、邪道?  

心外求法 → 依心起修

   

9/15  

去染即淨』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去除黑點,淨化惡法、保留善法,

也就是擇善固執。第二步,壞的渣滓都清除了,

最後呈現的就是功德、善法;進一步還要不執著善法,

好的染著也要去掉。     

執著善法 → 以捨捨善 

 

9/16  

如佛法講:『沒有天然的彌勒,自然的釋迦』,

意思是任何事情,都要經過一番勤苦的耕耘,才會有所收穫。     

好高騖遠 →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9/17  

在平時,我們只要一不小心沒有覺察就會犯偷盜罪,

例如偷看別人的信件、書籍,乃至於積蓄不該積蓄的私房錢等等。

要能不犯偷盜罪,這念心就得時時保持覺性, 

不攀緣、不執著,慢慢練習,心念會愈來愈清淨,

最後必定能夠得到解脫。

隨順習氣 → 持守淨戒 

向外攀緣 → 清淨自心

   

9/18  

貧窮是過去種的因,今生想要富有,第一先要懺悔業障,

第二就是要忍耐現在的果報,第三要積極修善努力工作。  

怨天尤人 → 因上努力

 

9/19  

學佛,是智慧行,做任何一件事情,不但要知道其然,

還要知其所以然。佛法一個是事、一個是理,

一個是因、一個是果,對於這些道理必須了然於心,

這念心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偏執一方  知因識果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只要心當中無愧、不貪、不瞋、不癡,具足慈悲喜捨,

走到哪裡都是淨土,心淨則佛土淨。  

    

9/20   (中秋節

月光平等,普照各地,全世界見到的都是同一個月亮。

每個人心中也有一輪明月,時時刻刻跟著自己走。

佛經說:『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中淨,菩提影現中。』

····藉著欣賞外在的月亮來返照自心,時時刻刻檢討反省,

就能見到心中八月十五的月光,這就是由事到理。  

攀緣妄想  返照自心

   

9/21  

禪宗有一本典籍《指月錄》,『月』,指的就是人人本具的這念心

這一念清淨、光明、慈悲、平等、真空、妙有的心,就是月亮。

心中有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邪見等種種煩惱,

就如烏雲籠月,見不到月的光明;心中沒有煩惱,時時清楚明白,

人在那裡,心在那裡,心中就很光明、很清淨。  

煩惱障心  心月光明 

   

9/22  

佛法上,疾病不外乎是業障產生出來的,

而善、惡業則是心當中產生出來的,

如果時時刻刻保持清淨心、平常心、愉快心,

這些疾病最低限度可以減少發生。  

三業不清淨  病由業生  

 

9/23  

佛法中強調『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如果一個人學識、能力都很好,但是人緣不好,

事業想要成功是不容易的。俗話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時勢就是緣,有善緣、惡緣、佛緣和法緣,緣是很重要的。  

不結善緣  廣結善緣

 

9/24  

念心如果起了貪心,就屬於餓鬼道的眾生;起了慈悲心,

乃至於布施的心,這就是菩薩的發心,生命一定會愈來愈光明。 

貪得無厭  慈悲喜捨

   

9/25  

悟道,要從因心來悟,何謂因心?就是要從苦、集、滅、道四諦來體悟,

其中的『集』就是因,把這個因找到了,自然就能契悟果海,

所以說因即是果。如果不從因上來契悟;修行,只想在果上來求,

便是一種顛倒,以這樣的觀念來修行,始終是南轅北轍無法契悟聖果。  

因地不真  斷惑證真  

 

9/26  

逢苦不憂,遇樂不喜當下的這念心,就是聖心、就是解脫、

就是出世、就是淨土、就是聖人。 

心隨境轉  順逆皆能忍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因緣果報,是由這一念心所感召;這念心,起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因, 

這個因將來就會形成一個果報。

 

9/27  

我們這念心是什麼都不求的,

因此達到了什麼都不求就能與道相應了。 

古德說:『外無所求,內無所得』,指的就是這一念無求的心。

世間人求名、求利、求富貴、求長生不老、求······,

修行人初初開始也有『求悟、求道』的心,

這種有求的心,始終長在『迷』裏。

處處貪求  心無所求

 

9/28  

要從因上去解脫,不是從果上去解脫;

因為今生痛苦、貧窮,是過去種的因,

今生要受的果報,求解脫的方法,即要自己承擔,

面對現實,努力改善自己的命運。 

從果上求  因上解脫

 

9/29  

解脫不是逃避,也不是自殺,從現在開始努力種善因,步步光明,

從黑暗到光明,就是真正的解脫。化除心中的煩惱,

消除心中的惡念,將心中的結解開,心開意解,就是解脫。

放任煩惱  解開心結   

    

9/30  

不受胎,必須懂得佛法,要修定、修慧。受胎的原因是因為人往生以後,

識神作不了主;要能夠作得了主,就要靠定力與智慧,

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保持正定,

知道任何境界都是虛妄不實的,要達到這般程度,

就要靠平時禪定功夫的修持,與般若智慧的關照。 

顛倒散亂  保持正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ppybaby 的頭像
    happybaby

    中華職棒35年 兄弟象戰績紀錄簿 天氣涼爽 心情好

    happ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