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 普賢十大願王(二) |
目前分類:2禪修1 (13)
- Jun 01 Sat 2019 03:53
第十三課 普賢十大願王(二)
- Jun 01 Sat 2019 03:52
第十二課 普賢十大願王(一)
第十二課 普賢十大願王(一) |
- May 31 Fri 2019 08:59
第十課 六波羅蜜(三)
- May 31 Fri 2019 08:58
第九課 六波羅蜜(二)
第九課 六波羅蜜(二) |
- May 31 Fri 2019 08:57
第八課 六波羅蜜(一)
第八課 六波羅蜜(一) |
- May 31 Fri 2019 08:33
第七課 菩薩
第七課 菩薩 |
|
菩薩,為「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為「覺」之意;薩埵為「有情」之意,新譯作「覺有情」,即能自覺,又能覺悟一切有情之意;舊譯為「大道心眾生」,意即志求無上道者。此外又可稱為開士、高士、大士。 |
- May 31 Fri 2019 08:32
第六課 十二因緣(二)
第六課 十二因緣(二) |
- May 30 Thu 2019 17:18
第五課 十二因緣(一)
- May 30 Thu 2019 17:15
第三課 慈悲觀(二)四無量心
第三課 慈悲觀(二)四無量心 |
|
【前言】
眾生無量,菩薩之願行亦無量。所言無量者,無量有情為所緣故,引無量福故,感無量果故。由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故,心量廣大,行願彌堅,即與諸佛感應道交。《楞嚴經》云:「上與諸佛如來同一慈力,下與十方眾生同一悲仰。」以四無量心等持應化,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則能拔濟一切眾生,離生死苦,得究竟樂。 |
- May 30 Thu 2019 17:14
第二課 慈悲觀(一)七周緣慈
第二課 慈悲觀(一)七周緣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