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人靜坐  .jpg - 網誌用的圖片  

   

   

10/1  

這世界上有癱瘓的植物人、愛滋病、癌症、糖尿病,

這些疾病都沒有藥物可以根治,因為這是一種業果,

業果現前時是很不容易轉的,除非有大願力、福德力,才能重報輕受, 

唯有透過修行,除去心中的貪瞋癡,才能做到心不為病所苦。 

心隨病苦 → 除滅三毒貪瞋癡 

 

10/2  

有人會問,如果什麼都不求了,不是消極悲觀嗎?

其實,真正心中達到無所求,亦不妨礙有求,

因為有求就是用,無求就是體······求了以後,

又歸於無所求,就是真正的菩薩行,真正的般若智慧。

如此,我們的心就安定下來了。心安定下來了,

我們的智慧、定力,乃至於福報無形當中就會增長。  

散亂不定 → 定生福慧 

貪求無厭 → 無求即樂    

   

10/3  

想要無所求,就要把名利財色看破,心能作主,不隨境界攀緣、馳逐。

放下執著與貪欲的煩惱,心平靜了,本具清靜的智慧自然現前,

此時就是定慧、解脫與自在。這時亦不妨礙有所求,

因為這念心始終如如不動,處處作主,

有求、無求都不離當念;都是自在解脫。  

心無饜足 → 定慧解脫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修行,一是動、一是靜;在靜中,一念不生,不想過去、現在、未來,

當下這念心了了分明,就像一潭止水、一面鏡子般;

動的時候,廣修一切善法,並且不生執著。

    

10/4  

『冥冥暗夜中,三寶為燈塔』什麼是黑暗?愚癡,沒有智慧就是黑暗,

沒有正確的知見,猶如在黑暗中,始終是無所歸屬、依靠。

『愚癡』是指不了解因果的道理,認為行善沒有善報;

做惡沒有惡報,自己不明因果,這一聲就會做出種種的錯事,

人生就是一片黑暗。      

昏昧愚癡 → 皈依三寶  

 

10/5  

知足常樂』會不會阻滯社會的進步?其實不然,

『知足常樂』非但不消極,反而是活潑、積極的,

用現代人的形容詞叫『敬業樂群』,

人之所以有煩惱,原因就在『不知足』······

對社會與人群會存著一種『感恩的心』,用這種心態去對待工作與工作的夥伴,

隨時都回感到愉快與滿足!  

抱怨不滿 → 知足感恩   

   

10/6  

人的起心動念,是決定君子、小人、忠、奸、正、邪、聖、凡的關鍵。  

起惑造業 → 人以心為本   

   

10/7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想醫治身體的病,

根本上必須先調正這念心。 

眾生心中都有貪瞋癡三毒的煩惱,若能將三毒轉化,

心就得清涼;心清涼了,身體自然就會減少很多病苦。  

三毒害己 → 轉化三毒   

     

10/8  

貪欲所引發的饑火,會讓人犯下種種惡行;

而男女的欲愛、色愛也是一把火,

貪愛的心一起,燒去人的理智,就會產生種種禍患···

所以,要時時返照心念,將心中的貪念轉化息滅,

念心能夠作主,不為貪欲所驅使,心中能夠保持平靜、自在,

心清靜了,沒有煩惱毒素,身體自然就會健康。  

煩惱毒害 → 心能作主  

 

10/9  

人的瞋心就是一種毒素,這種毒素經常會引發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不但對自己無益,也會傷害別人。從佛法的角度來看,

這種仇恨有時,甚至會牽連好幾世;  

瞋心如果不知運用慈悲來轉化瞋恨,  

往往會造成玉石俱焚的後果。 

玉石俱焚 → 慈悲息瞋

 

10/10  

色身及世間一切原來是健康、美好的,但當災難一來,

馬上就山崩地裂,房屋土地、道路等多所損毀,

身體也受到傷害,可見世間一切以及生命都是無常、生滅變異的。 

貪著受苦 → 四大無常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無論在順境、逆境,在明、在暗,在任何時間、空間,

時時刻刻都不受外在境界的影響,就是堅住正念。   

    

10/11  

在佛法上講,外面的天災地變,都是我們當下這一念心所感召的;

而什麼樣的心念會感召這些災禍呢?即貪、瞋、癡三毒。

貪心感水災,瞋心感火災,癡心感風災,

貪、瞋、癡三毒熾盛,即感地震、海嘯等種種災變。 

三毒熾盛 → 境由心生

   

10/12  

佛經云:『心淨佛土淨』,心清淨,任何地方都是淨土。  

三業不清淨 → 心淨佛土淨

 

10/13  

慈悲心,人人都有;但人心有貪、瞋、癡三毒,

所以慈心如果沒有去養成,也很難現前。    

三毒覆心 → 長養慈心

   

10/14  

佛法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佛法所說的『因』,就是我們的發心。

發心正確,就是正因。因能感果,有了正因,將來就能得正果。  

撥無因果 → 正因正果

   

10/15  

『禪者佛之因,教者佛之口,律者佛之身』,了解的義理與妙用後,

就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向佛的身、口、意學習,

便能真正落實禪的修習。     

光說不練 → 向佛學習

 

10/16  

善念惡念站在最高的實相境界看起來,都是一個夢境。 

我們修行第一個是不要作惡夢、先要作好夢,

等到惡夢沒有了,完全是好夢了,這時好夢也不執著,

最後歸於無夢,無夢就是實相,所以佛法說:

『先以善捨惡,後以捨捨善。』

實相不是外在面,實相是指我們這個心達到無念、無住、無為的境界。     

心外求道 → 道不在外 捨夢即真  

    

10/17  

學禪可以安定身心,把佛法落實到生活上,

行住坐臥都可以得到自在,不會空虛、妄想、顛倒。  

空虛妄想 → 落實佛法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佛不是一個形相,佛是覺者,心當中的煩惱漏盡了,

智慧、定力、慈悲、功德都圓滿了,

既能自立,又能利他,是最圓滿的境界。

   

10/18  

禪就跟水的源頭一樣,找到水的源頭,這股水始終是用不完的;

但這是一潭活水,不是死水,找到本心,就等於找到水的源頭。  

執著妄想煩惱 → 找到本心

 

10/19  

所謂『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時時刻刻念念分明,

這一念心都在定慧當中,即戒即定,即定即慧,定慧等持,

這就是住持我們自己這個道場。  

念念遷流  保持覺性

 

10/20  

有了過失,檢討反省,知慚知愧,念念分明,處處做主,寂靜無為,

就是莊嚴自己本具的道場。  

妄想紛飛  慚愧懺悔

   

10/21  

每個人都有法、報、化三身,都是這一念心的作用,

離開了這念心,外面也找不到法、報、化三身,

這就是佛法的精髓。  

心外求法  安住本心 

   

10/22  

修一切善法,心不生執著,三輪體空,

並能明白本心本性的道理,這就是修行。  

心生執著  銷歸自性  

 

10/23  

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  

攀緣外境  收攝六根

 

10/24  

我們的安住在善法、安住在中道,世界就會安定。 

心生惡念  心境一如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解鈴還須繫鈴人』,妄想是自己打的,執著是自己造出來的,

必須自己去化解。假使自己不化解,誰也沒有辦法。

   

10/25  

修行要時時刻刻檢討反省自己,不怕現在起了惡念,

只怕沒有覺察、覺照的心;覺察到起了惡念,

馬上把它化掉,這就是修行。  

不知不覺  反省檢討  

 

10/26  

為什麼要修布施,布施就是『捨』,我們心當中有很多煩惱、執著,

就像背負著一個包袱。有能捨之心,才能捨掉這些煩惱、執著。 

執著煩惱  能捨之心

 

10/27  

修行學佛就是要達到冤親平等;真正達到心行平等,心中就沒有障礙,

這念心時時刻刻都是平靜、寧靜、走路、穿衣、吃飯、行住坐臥,

經常都在大禪定當中,這個心就踏實了。 

分別取捨  心行平等

 

10/28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指這念心。在世間法來講,

心要正、心要開闊、要有包容的涵養,才能成就大的事業。 

迷失本心  端正自心

 

10/29  

心地要寬廣,才能廣結善緣。

心胸狹隘  心量廣大   

    

10/30  

佛法是圓融的,處理事情要看輕重緩急,更要看當時的情形,

做適當的考量,當做的就要直下承擔。 

欠缺考量  衡量輕重  

 

10/31  

先從自己做起,自己做好了,家庭也做好了,然後再慢慢影響大眾、

乃至整個社會,最後就能成就人間的淨土。    

自誤誤人  修齊治平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佛法中有八萬四千法門,就如同八萬四千支鑰匙;

我們每個人的心都被塵勞封鎖了,

所以用八萬四千支鑰匙將心門打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