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無量心  .jpg - 網誌用的圖片

   

   

2/1  初一  

《六祖壇經》云:『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不能以為過去造了惡業,只要現在拼命修善就好了,

其實等到福報享完了,罪還是存在。

所以,佛法告訴我們,有罪皆懺悔,懺悔即清淨。 

不知改過 → 罪福有報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每年都有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功德、新的福報、

新的願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外面要新,我們的心也要新

這正是今年努力的方向。 

   

一元復始萬象新 百花開放迎新春 

有因有緣成大器 晏然一心天下平   

    

2/2  初二

修行一個是修福報,一個是修智慧。修善,才有福報。

修智慧,最重要的是要檢討反省、改過向善,

心要寧靜;心寧靜了,才有智慧。  

心思浮動 → 修福修慧 

   

2/3  初三

《法華經》中有一位常不輕菩薩,不輕視一切眾生,

看到眾生便說:『汝等皆當成佛。』說完就禮拜下去。

為什麼?『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皆有佛性,

覺悟了,眾生心就是佛心,所以應當禮敬、尊重。  

輕慢自大 → 恭敬謙讓

    

2/4  初四

四念處觀中的心念處—觀心無常。觀察世間上的一切,

凡是看得見、摸得著、有名有相的境界都是無常,

都是生滅變異當中、都是靠不住的。      

貪愛執著 → 觀心無常   

 

2/5  初五

修行的目的是在求解脫,所謂:『財色名食睡,

地獄五條根。』名利財色都是虛妄不實的,

有什麼可以計較?退後一步,則海闊天空,

心中就風平浪靜。  

財色名食睡 → 退後一步   

   

2/6  初六

戒,又稱為『別解脫』,每一條

就能別別得到解脫:一條戒、

一條戒地持守清淨,煩惱就一分、一分地斷除。  

散亂放逸 → 勤策三業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就是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

一念不生。,這念心要清清楚楚,

了了分明,處處作主,站得住、站得長。

      

2/7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貪:貪財、貪色、貪吃、貪睡、

貪名、貪利,布施是化除貪念最好的方法。  

慳貪吝嗇 → 布施修福   

     

2/8  

要待人處事要外圓內方,雖然心中是方方正正的,

但是講話、做事一定要圓融,要想辦法讓每一個人

都能夠接受、都能夠贊同,這就是一種方便。  

固執己見 → 外圓內方  

 

2/9  

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個心,是本具的,

每個人都有。雖然是本具的,裡面有垃圾、

有煩惱、有無明,所以每個人都很苦,

心當中都很空虛,感覺無聊、無奈,這就是不覺

不知不覺  人人本具佛性

 

2/10  

除夕,要檢討反省,過去的已經過去了,

明天又是新的開始,要戰戰兢兢、如屢薄冰,

不能做錯一件事情、不可以起不好的念頭,

心當中有了煩腦,要檢討反醒,馬上煞車,

這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重蹈覆轍 → 檢討反省

 

2/11  

所謂『身安則道隆』,因緣和合,就能成就

事業、家庭、福報、功德、道業,

所以要結善緣、結佛緣、結法緣。 

有因無緣 → 廣結善緣

   

2/12  

修行要在這念心上修,起了煩惱、就要對治,

心跑掉了,要把它收回來;

起了妄想,就要破除妄想。  

心外求法 → 覺察覺照

 

2/13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若能實踐『中台四箴行』,則不論物質生活、

精神生活,都能達到光明的一面。 

   

2/14  

一般人說造寺造塔的功德是無量的,

禪修卻超越這些功德。為什麼?

『寶塔畢竟化為塵』,因為這是世間、

出世間的有相功德,是有為法,

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假觀善』。  

心外求法 → 悟無為法

   

2/15  

金剛經云:『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外面的道場要莊嚴,我們的菩提自性也要莊嚴,

內外都莊嚴就是菩薩行。     

塵勞無明 → 內淨自心

 

2/16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一是結緣,一是攀緣,

二者出發點不一樣。無論是從政、從商,

都要有人緣,所以要結善緣。而攀緣,

是以名利心、自我為出發點,

為了自己未來的事業飛黃騰達而攀龍附鳳。     

向外攀緣 → 廣結善緣

    

2/17  

靜坐的目的,就是沉澱當下這念心,

所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要百分之百地相信這個道理,

如果有一點懷疑那就不是,

如果有一點懷疑就不相應。  

心存懷疑 → 信根深固

   

2/18  

佛法的地基,就是持戒,以戒為根本,

所謂『戒定慧三無漏學』。  

放逸懈怠 → 戒為根本

 

2/19  

這個世界事業惑所生,要想化為人間淨土,

要先淨化每一個人的心,要轉化自己的惡業。

如果每個人知道把這念心轉化清淨

外面的風災、水災、火災、土石流····就會消失。  

心外求法  覺察覺照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無住』,就是遠離。不是離開這個世間,

跑到深山裡去修行,因為深山還是六塵境界。

那怎麼遠離?『無住生心』就是遠離;

以般若智慧照見一切法,如夢幻泡影,

這就是遠離。 

 

2/20  

在災難中死了很多人,有人受傷,

有人受到驚嚇,有人一點驚嚇都沒有,

這就是不共業。世界是一個共同體,

怎樣都逃不了。只有在心當中檢討反省,

轉識成智,轉染成淨,才能逃避得了這些災禍。  

業力招感  轉染成淨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所謂萬緣放下觀自在』,通身放下,

六根、六塵就清淨,就得自在、得解脫。

   

2/21  

佛告訴我們,行、住、坐、臥要具足四威儀

『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如果能在這上面去注意,養成、落實四威儀,

身口意三業就與定相應。  

散亂放逸  具足威儀 

   

2/22  

我們學習佛法,無論外在的行為舉止、

內心都是修行。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為什麼要這麼多規矩?就是磨鍊我們這個心,

使這個心在複雜的境界當中,

也能定的下來,這樣就能制心。  

心行粗暴  關照細行  

 

2/23  

中道思想,一個是『事』,一個是『理』。

在事上來講,做任何事情要恰到好處,

要留個餘地,不要太過分;講話也要恰到好處,

給自己留個退路,給他人留個台階下,

這是『事』上的中道。  

不留餘地  常行中道

 

2/24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這一念心有喜、怒、哀、樂的存在,

清淨心、平等心、無為心、柔軟心、平常心絕對不會現前。

不論而對任何境界,這念心都不著喜樂、愛憎、空有兩邊,

保持清清楚楚就是智慧。 

愛憎憂喜  清淨平等

   

2/25  

長遠心,就是要禁得起磨鍊、禁得起考驗。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持續不斷地精進才能成功。

社會上成大功、立大業的人,乃至各行各業

的實業家都是經過一番努力和辛苦得來的。  

一曝十寒  精進不懈  

 

2/26  

在共修當中,每個人的心念一致,

敬能產生感通的作用,所謂『燈燈相照』,

這個燈就是『心燈』。 

是非煩惱  燈燈相照

 

2/27  

佛法建立在苦諦,時時思惟人生的苦,

才會努力想由苦中解脫;如果沒有苦,

修行的道業就不易提起。 

反苦為樂  苦中解脫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能夠調整、控制自己的心念,

做自己的主人,就能作主。 

  

2/28  

古德云:『相由心生。』有慈悲心的人,

面容看起來就令人覺得很溫和、很歡喜,

大家樂於和他親近。相反地,沒有慈悲心、

瞋心大的人,面容看起來就令人害怕,

不敢接近。 

瞋恚腦熱  慈悲祥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ppybaby 的頭像
    happybaby

    中華職棒35年 兄弟象戰績紀錄簿 天氣涼爽 心情好

    happ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