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願力  .jpg - 網誌用的圖片

     

    

   

   

3/1  

只有當下這念覺性,沒有第二念,

知道酸、甜、苦、辣這一念,沒有相續的第二念。

如果有第二念就是妄想、就是分別,

就屬於眾生。 

妄想分別 → 安住覺性 

 

3/2  

佛法所謂的因緣果報,是一種積極而非消極的態度。

凡是有因才有果,沒有因就沒有果。

因要靠自己去努力、去開創、去用功,

有好的因,將來一定能成就善的果報。  

不信因果 → 知因識果 

   

3/3  

這一生中沒有福報,現在就得努力用功,

才能改善自己的窘境。努力的方向,

第一是修善法,第二是積極地用功、奮鬥,

第三是慚愧、檢討、反省。  

自怨自艾 → 因上努力

    

3/4  

人,離不開福報,沒有福報,生活就很困難。

除了修福報以外,更重要的還要修道。

道就是智慧,這是指我們這一念清淨心。      

迷而不覺 → 念念不離覺 覺即菩提  

 

3/5  

在佛法來講,好的就是順境,壞的就是逆境。

對於順境和逆境,我們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呢?

應該要保持一個『』字,保持正定。  

放縱不忍 → 正定能忍   

   

3/6  

日常生活中要經常覺察、覺照,檢討、反省,

照破煩惱。功夫熟練了無論在順境或逆境當中,

煩惱來了,自然而然就把它照破了;

假使平時不用功,遇到順境或逆境,

六根攀緣六塵,就會造作惡業。  

攀緣造業 → 照破煩惱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修行要把握時間,時間過去了,

就成為過去的痕跡,沒辦法追回。  

   

3/7  

清楚處處是智慧,如如不動是定,

定慧不二的這念心就是正念。  

作不了主 → 保持正念   

     

3/8  

在夏安居的時候,要經常檢討、反省

這個心有沒有過失,有沒有邪念,

有沒有雜念,有沒有顛倒,

有沒有愚痴和無明?經過檢討、反省、改過

這念心清淨了,就是智慧佛。  

攀緣顛倒 → 檢討反省  

 

3/9  

佛法所說的『法法平等』,就是指每一個法

都是對治顛倒的我執、法執,

都是對治自己的煩惱、妄想、昏沉的方便。

明白了這些道裡,就能去除執著,

修一切善而不執著一切善。 

煩惱執著 → 法法平等

 

3/10  

禪坐,是心靈改革,提生、淨化最直接的方法。

身口意轉變,氣質變化,脫胎換骨,轉凡成聖。

過程中身心的變化,是八種境界,稱為八觸。 

動、癢、冷、暖、輕、重、澀、滑。

以上境界都不是真的,不要理會它。 

   

這念心是絕對的。就如同眼睛一樣,

裡面不能有一點點灰塵、渣滓跑進去,

就算是世上最珍貴的鑽石打成了粉,

放到眼睛裡,眼睛也會瞎掉。所以,

我們的心當中是一法不立,這就是般若。 

心有塵染 → 一法不立

 

3/11  

『一生之計在於勤』,這一生要精進用功。

儒家講『勤能補拙』,佛法六波羅蜜也有『精進度』,

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如果只是等待、因循、苟且,

終究不會有成就。 

因循苟且 → 精進用功

   

3/12  

要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光陰就是時間,修行要把握時間,時間過去了,

就成為過去的痕跡,沒辦法追回。  

虛度光陰 → 把握時間

 

3/13  

除夕的意義是除舊,如清理垃圾一樣,

掃除我們心中的塵垢,把過去不好的行為、

習氣、思想,乃至一切過失,貪、瞋、癡、

慢、疑、邪見、人我是非····全部除得乾乾淨淨。    

六根不淨 → 除舊佈新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妄想來了,趕快把念頭收回來,

或者是妄想來讓它來、妄想去讓它去,

就是不理它。不動,就是不理它。  

     

3/14  

善惡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是與非的標準,

在我們這個世間上看來,只是一個相對的境界,

由於時間空間不一樣,由於每一個人的定力不一樣,

所看到的結果就不一樣。  

落入兩邊 → 相對假有

   

3/15  

建設道場是俗諦、講經說法也是俗諦,

受三皈五戒、修十善都屬於俗諦。俗諦

就是隨順世間的因緣生活、生存。

雖然知道是假的,還是要隨順世間,

不能否定,也不能不要。譬如,

穿衣吃飯雖然是假有,還是要穿衣吃飯···,

這些都是俗諦。在俗諦中能夠圓融,

就是福報、就是因果。     

不知俗諦 → 圓融俗諦

 

3/16  

世間上醫病的方法有很多,在我們佛法來講,

歸根一句,佛法就是心法,也就是要

從我們心理上來治病,從心理上治病的方法,

不外乎一個『止』,一個『觀』。     

治標不治本 → 先治心病

    

3/17  

用心的力量,止觀的方法,就可以治好我們的創傷,

也可以治好我們心理上的疾病,但是這一定要有智慧

要有信心。如果你沒有信心、沒有智慧、沒有勇氣,

就很難做到。  

心病嚴重 → 信慧治心

   

3/18  

心經常保持平靜,如一潭止水一般,

動也如是、靜也如是,有這樣的定力,

才真正稱得上定慧等持

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之前,

一切都是不究竟的。  

心隨境轉 → 定慧等持

 

3/19  

這個世界,所有一點一滴都是有因有果

沒有任何一件事情不是從因當中努力得來的。

所以要從因當中去努力,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積極的發奮向上,這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不但好的會更好,壞的也會變成好的。  

不信因果  因上努力

 

3/20  

佛法告訴我們,修行,第一步,不要作惡夢,

這就必須不起惡念。第二步,要作好夢,

必須起善念、修善法。第三步,最高的境界–

不作夢,以不生滅心為因,不生滅心為果,

這念心不著兩邊,即能達到所謂

聖人無夢』的境界。  

愚痴生死  聖人無夢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有大福報的人,才能聽聞到正法,

只有信心達到百分之百,

才能契入無相的境界。

  

3/21  

智慧是從清淨心生出來的。想要有大智慧,

就要時時刻刻檢討反省。

祖師云:『心田不長無明草,性地常開智慧花』,

一發現心當中有無明草,要立刻拔除。  

增長無明  時時檢討 

   

3/22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世間上的學問、事業,

都要人去做才有辦法成就;出世間的道業、功德,

也需要我們自己去努力。  

不勞而獲  精勤努力  

 

3/23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放縱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自己歡喜就好了,不管別人的死活。『克念則聖』,

要知道克制自己,時時刻刻檢討反省。

能克制自己的惡念,就是聖人之道。 

放縱私欲  克念則聖 

  

所謂『煩惱即菩提』,難,就是煩惱;

把煩惱轉過來,就成了菩提。

世間上的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

從某方面看是難事,從另一方面看

卻是通達出世菩提涅槃的關口。  

執著煩惱  學習轉念

 

3/24  

我們必須知道,今生苦惱的原因,

是過去所造的惡業如今成熟了,

惡業成熟了,當然要受果報;

然而果報受後,業障自然也就消除了。

這個道理如果能通達、洞澈無礙,

事理圓融,有事有理,就稱之為『識達故』。 

苦上加苦  知因識果

   

3/25  

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人加富貴,我也不憎恨,

看到人家貧賤,我也不會幸災樂禍;

在道場裏,看到人家很聰明、很有智慧,

不會嫉妒,看到人家遲鈍、身體不健康,

也不會幸災樂禍,這樣的心就是沒有增減。  

心有增減  心無增減  

 

3/26  

求是苦,求不到更苦,求到了生貢高我慢,

也是業障、也是煩惱。所以有智慧的人,

真正修菩薩行的人是—求而無求

念而無念、行而無行。 

求不得苦 無求即樂

 

3/27  

持戒的目的是在自我約束、反省及自我的提升,

去除自己的習氣、我慢及無明。

用戒時時刻刻的反照自己的心,

使心清淨,心清淨了不能還執著個『戒』。

持戒的目的不是拿戒去衡量、稱量別人,

那就違反了戒的本意了。 

以戒苛人  以戒自省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修行有心有境,有主有賓。

主,就是這念心;賓,就是外面的境界。

能夠心境調和,修行才會有所成就。

  

3/28  

生死就是煩惱、執著。

煩惱、執著不是在死的時候才了,

是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迴光返照,

即是時時刻刻了生死。 

生死輪迴  正念返照

 

3/29  

佛菩薩的自在是要看就看,不看就不看,

心不染塵,不隨境轉,是真正的自在。

心隨境轉  不隨境轉   

    

3/30  

『不負初心,成佛有餘。』『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持』,

修行如果半途而廢,就是斷送了自己的法身慧命。 

半途而廢  發長遠心  

 

3/31  

修行就是要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上來修,

時時刻刻要把我們的六根控制住,

情緒自然而然就平靜下來了。    

對境攀緣  收攝六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