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241206_113257.jpg    

   

   

   

   

   

   

   

 

1/1       元旦  

「始」,就是開始,「終」,即終結。

我們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一個開始,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懈怠放逸 → 常行精進    

   

1/2        

經云:「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因就是始,果就是終,

所以,因地一定要真。

因地不真 → 慎始善終  

   

1/3        

始終心要」是依實相來修,

這個就沒有生,也沒有滅。

生滅虛妄 → 性淨之理  

 

1/4        

華嚴經   卷80,入法界品第39-21

    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   

   

1/5        

五代‧雲門文偃禪師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

己靈猶不重,佛事為何人。   

   

1/6        

所謂實相,即當下這念心不落兩邊,常行中道,

這念心若落兩邊,就有了生滅。

落入兩邊 → 處處作主  

   

1/7        釋迦牟尼佛 成道日  

釋迦牟尼佛成道時,喟然嘆曰:「大地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智慧之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妄想執著 → 佛性本具  

   

1/8        

千年暗室,一燈即滅」,一燈就是實相,

此燈若時時刻刻現前,照破了黑暗,

沒有天堂,沒有地獄,也沒有三塗惡道。

心隨境轉 → 心如明鏡  

 

1/9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花是指我們這念心,每一個人都有,

這花當中,又具足有無量無邊的世界與天地。 

煩惱覆心 → 善護本心   

  

1/10        

秘密藏」就是我們這一念心,諸位聽法的這念心,

什麼人都看不見,什麼人都不知道,

只有自己才了解,這念心確實是很秘密。 

向外追求 → 不假外求   

   

1/11        

唐‧六祖惠能大師 

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寧歇累世狂。   

  

1/12        

僧璨大師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1/13        

理上的輪迴是指我們這一念心的輪迴。

這念心起了慈悲心,就在菩薩的境界;

這念心起了瞋心,就變成阿修羅。

瞋恨嫉妒 → 慈悲喜捨  

   

1/14        

要超越六道輪迴,就要先做到這念心不輪迴

察覺到心中的惡念,趕快慚愧、懺悔,

回到正念上,正念就能得解脫。

輪迴受苦 → 正念解脫  

   

1/15        

大眾聽法這念心,不起心、不動念,不想過去、現在、未來,

就是無念,無念就是正;如果墮入有念,就屬於生滅,生滅就是邪。

隨妄流轉 → 堅住正念  

   

1/16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一切眾生都能成佛,

只是因為無明的障礙有深淺、厚薄不同,

而顯出五性差別。

無明不覺 → 萬法唯心  

   

1/17        

佛法的根本就是清淨心

清淨心就是無住心、菩提心。

心生煩惱 → 心淨佛土淨  

   

1/18        

唐‧龐蘊居士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

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

 

1/19        

南宋‧普潤大師   六即佛 - 究竟即佛 

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

但復本時性,更無一法新。

 

1/20        

《圓覺經》所講的就是覺性;隨順覺性,堅住正念,

就能夠入大圓覺海。

隨順無明 → 隨順覺性  

 

1/21        

所謂薰修,就是把自己的煩惱、無明化掉,

而不是去修出一個正覺、修出一個道。

不知返照 → 減化煩惱  

 

1/22        

《六祖壇經》云:「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這念心迷了,就流轉到眾生界,佛就變眾生。

認妄為真 → 不迷於境  

   

1/23        

修善斷惡有深、有淺;有事、有理。

執事廢理,容易起無明;執理廢事,容易生邪見;

事理圓融,修行才沒有障礙,才能得到正知正見。

無明邪見 → 修善斷惡 事理圓融  

   

1/24        

佛法以為根本,所謂「信為道緣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要靠一個信心。

疑法疑人 → 信滿成佛  

   

1/25        

唐‧洞山良价禪師 

青山白雲父,白雲青山兒,

白雲終日倚,青山總不知。

 

1/26        

唐‧龍牙禪師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1/27       小年夜 

要契悟不可思、不可議這念心、契悟菩提心

首先這念心要不撿擇、不起分別。

起分別心 → 心行平等  

   

1/28       除夕 

除夕圍爐大團圓,格物致知潤心田,

福慧雙修明聖道,革舊佈新過好年。

不革舊習 → 定慧雙修  

   

1/29       初一 

一元復始開新運,舉手投足照腳跟,

福慧雙修菩薩道,隨緣任運春滿門。

懈怠放逸 → 廣修福慧  

   

1/30       初二 

所謂「勤能補拙」,在佛法中,就是「精進度」,「四正勤」,

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因開始,因就是要「」。

三業不淨 → 勤策三業  

 

1/31       初三 

《大學》云:所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心當中有了過失,就要檢討反省,心地要光明、要磊落,

心要靜、要定、要明。

迷失本心 → 心常清淨  

 

    

   

   

   

   

   

     

     

     

   

    

       

心日曆 2025年 1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ppybaby 的頭像
    happybaby

    中華職棒36年 兄弟象戰績紀錄簿 天氣涼爽 心情好

    happ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