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禪修課二
三十七助道(一) ~ (四)
(三)四正勤、四如意足
前言
四念處 修實智慧 ↘
四正勤 修正精進 → 精進 智慧增多
四如意足 定以攝心 → 定慧均等
四念處觀 –智慧 漏盡煩惱 → 教理
四正勤 –修善 累積福德 → 福德
四如意足 –禪那 慧觀修定 → 禪定
* 念念相繼 無有間斷 (善念)
身語意業 無有疲厭
1. 四正勤 善念相續 無有間斷
正勤– 正:不邪,勤:不怠、勤勞、精進。
策勵身口意,斷惡生善。
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
已生惡念令滅除,未生惡念令不生
四正勤– 一心精進勤勞,修行此四道法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
前心作惡,如雲覆日;後心起善,如炬消暗。
四正勤的重要
勤 ← → 正 五戒十善 相應即正
精進 因果、善法
* 修善斷惡,福報增長
昨日羅剎心,今朝菩薩面,羅剎與菩薩,只隔一條線。
* 生命取決於剎那的起心動念間
行者時時提醒自己,只起善念不起惡念。
當煩惱惡念現前時,以觀行法門對治,
覺察、覺照,回復清淨。
如何落實四正勤
修行的第一個步驟即是起善念 – 未生善念令速生
惡念 ↘ 善念 ↗
善惡念頭,互相消長
未生善念令速生
有誓願 苦諦 眾生無邊誓願度
有方向 集諦 煩惱無邊誓願斷
有力量 道諦 法門無量誓願學
不退轉 滅諦 佛道無上誓願成
未生惡念令不生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反省檢討 堅住正念
* 不斷檢討反省,不二過
六祖壇經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道:清淨心
不覺的惡性循環
惑 – 煩惱障:錯誤的知見
業 – 業障:身口意造作,不好的習慣
苦 – 報障:身心皆不自在
願消三障諸煩惱, 此三障惡性循環
正念合覺的善循環
覺 – 反省檢討,為何不如意
正 – 找到解決之道 ( 情緒不帶回家 )
淨 – 互相尊重,協助溝通
* 種順心如意的因,才能感順心如意的果。
面對境界 1. 覺察 – 發現問題 觀照心念 察覺煩惱
2. 覺照 – 對治煩惱 善用此心 照破煩惱
3. 覺悟 – 回復清淨 保持正念 隨順覺性
善護自心,修四正勤
已生善念令增長–不斷重慮緣真,堅固善念與正念
未生善念令速生–養成起善念及正向思維的習慣
已生惡念令滅除–化除不好或負面的念頭
未生惡念令不生–對不好或負面的念頭把關
2. 四如意足(神足) 欲、念、進、慧
如意:所願皆隨,如其所願。 足:所依。
如意足:所修之法,如願滿足。
神足:神:靈妙之德。本心本性。 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
妙德依定而生,如身依足而立。
四如意足
為眾生開示四如意足,以一乘之教法,
令眾生息滅苦惱,斷除憂悲,得到清淨。
欲–欲求、願欲。先起希望得到禪定欲求。
念–心念專注,住於正理。
進–勇猛精勤不止息。
慧–思惟,觀照、擇法,心不散亂。
修四如意足的重要性 修定,如願滿足
欲如意足–趨向道法,心無厭足
念如意足–一心正住,念念在道
進如意足–無間無雜,聖道是求
慧如意足–心不馳散,如理觀察
欲如意足 漸次修行的禪定
希慕所修之法如願滿足
欲–希望、想念、目標
欣厭法門–起一個念頭,設定修行目標。
欲如意足 1. 發現問題 –人生是苦
2. 欲 –希望離苦
3. 對治煩惱 –落實佛法 離苦得樂
1. 發現問題 –心很散亂
2. 欲 –希望止息
3. 對治煩惱 –修數息觀
念如意足
於所修之法記憶不忘如願滿足
念:想念、思惟、專注
念力–能想的這念心。
時刻提起念頭 – 心境相應
念力達到絕對的境界,
所想之境界歷歷分明。
進如意足
所修之法專注一心,無有間雜如願滿足。
進:正精進
信此法門 → 精進一念到底
重慮緣真 → 心不散亂,功無間斷
慧如意足
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願滿足。
慧:觀照
能思之心–清楚明白
所思之境–歷歷分明
* 知境唯心生,心外無一法可得。
元‧虎溪懷則禪師 能所俱空,安住本心本性
境為妙假觀為空,境觀雙忘即是中。 中道本心本性
忘照何嘗有先後,一心融絕了無蹤。
小結
欲 念 進 慧
心和這個理要相應,專注 定力 智慧
證得三昧神通自在
定啟發神通 慧漏盡煩惱 定慧等持
涅槃境界
教理–四念處觀 修慧
福德–四正勤 修福 斷惡修善
禪定–四如意足 修定
結語 與 生活觀行
結語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
助道品 四念處 –淨化心念,破四顛倒(淨樂常我)
四正勤 –斷惡修善,增長福德
四如意足 –定以攝心,隨心如意
*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善用此心
練習過不抱怨的生活,
以讚歎、感恩的心,轉化、調整心念。
個人思惟
當面對他人「我日子過得好,也不會害人,
為什麼要到精舍禪修學佛?」
這樣的言論時,我們又應如何面對或引導?
今日法師背誦法語
六祖壇經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