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禪修課二
三十七助道(一) ~ (四)
(二)觀法無我、別相念 與 總相念
身念處 – 觀身不淨 → 對治淨倒:以不淨為淨
受念處 – 觀受是苦 → 對治樂倒:以苦為樂
心念處 – 觀心無常 → 對治常倒:視無常為常
法念處 – 觀法無我 → 對治我倒:以無我為我
1. 法念處–觀法無我
前言:眾生執著世間一切人事物皆為實有,
於是起惑、造業、受苦。
因此想要離苦得樂,不被繫縛,
就要如實了知一切萬法是無常、苦、空、無我,
如此才能捨離貪著、憂悲苦惱,
得到真正的解脫安樂。
執著外境為實有,讓我產生了煩惱與痛苦,
其實是因緣和合假相,人法皆是無我。
開山祖師法語
一旦有我執、我所,
原本這念絕對的心就變成相對;
如果這個我有一點點不如意,
就產生憂愁、煩惱,
眾生從過去到現在,就是這樣顛倒。
觀 法 無我 人我–四大五蘊為我
思惟 一切 法我–一切萬法為實有
觀照 萬法 我–實有、自性,常住不變,獨立存在
無我–無自性,沒有恆常不變、獨立存在的實體
緣起性空 → 緣起法 → 無常 → 無自性 → 相假性空 → 空性 → 無我
大智度論:觀諸法因緣和合而生,無有實法、有我,是名法念處。
我 1. 常 : 不變 → 生滅變異 , 無我 = 無常
2. 一 : 獨立 → 因緣和合
3. 主宰 : 自主 → 緣起變化
觀法無我:思惟一切森羅萬象,都是因緣和合所生,
沒有自性,沒有恆常不變、獨立、自主的實體存在。
為何要修 觀法無我 → 對治 我倒
修空觀 : 1. 析空觀–分析四大(內–小我、外–山河大地)
2. 緣起性空
觀法無我 1. 人無我 – 身 :析空觀,分析色法至極微
地–堅固 水–濕性 火–暖性 風–動性
* 四十二章經: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
我既都無,其如幻耳。(誰在老?病?死?)
心 :緣起性空
觀心無我–心因境有,隨緣生滅
若貪心是我,瞋心是誰?
若樂受是我,苦受是誰?
若前念是我,後念是誰?
*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2. 法無我 – 緣起性空
* 大智度論:因緣會故有,因緣散故無,
是皆有名而無實,因緣和合,故有名字。
假名 假相 假有
3. 究竟無我 – 能所一如 銷歸自性
歸於中道實相
觀 – 能觀之心 能所相對 有出有入
法 – 所觀之境 銷歸自性 能所一如 中道實相 → 創造緣起
無我 – 分析宇宙萬物皆歸於空性 運用緣起
(小乘 → 大乘菩薩)
* 金剛經: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安住本心,煩惱即菩提。
開山祖師法語
想要開智慧,增長智慧,就要先破除主觀的執著,
就要修「觀法無我」,用這個法門把執著破除,就能開智慧。
大莊嚴經論: 觀法無我
若知無我,則無貪欲,無貪欲故,便得解脫。
結語
人無我 法無我 究竟無我
諸法緣起 相假性空 不生執取 自在解脫
覺心關照 1. 覺察到 我想要... , 我討厭... 。
2. 聽到惡言相向時,思惟無我,轉化煩惱。
2. 四念處–別相念、總相念
大涅槃經:若不能修四念處者,名不修心。
於惡業中不善護心,名不修慧。
別相念 – 各別 行相 觀 修四念處 證涅槃 得解脫
所觀 能觀
四念處 身念處 觀身 → 不淨 → 破淨倒 對治男女、諸法的貪愛
受念處 觀受 → 是苦 → 破樂倒 對治執著感受以為樂
心念處 觀心 → 無常 → 破常倒 對治執著心境是恆常不變
法念處 觀法 → 無我 → 破我倒 對治執著諸法為實有
境別 觀別
別相念 – 境別 觀別
總相念 – 境總 觀總 → 境觀俱總 → 前方便 境別 觀總
境總 觀別
境別 別用一境 總用四觀 觀總
觀身 → 不淨
觀受 ↘ 是苦
觀心 ↘ 無常
觀法 ↘ 無我
境總 別用一觀 總觀四境 觀別
觀身 → 不淨
觀受 ↗ 是苦
觀心 ↗ 無常
觀法 ↗ 無我
最後 境總 觀總 , 起一觀 其他都 觀到了
一即四,四即一,舉一俱得。
開山祖師開示
舉身念處一境,而受、心、法俱在其中;
舉不淨一觀,而苦、無常、無我皆在其中,
這是境觀俱總。
把它總合起來觀,就是一法具足一切法,
法法融通,和別相念又不一樣了。
這念心就由外而內、由粗到細,
乃至於達到細中之細。
總相念修成就了,就能心量廣大、沒有障礙,
智慧就會廣大無礙。
為何修總相念
1. 使心更微細,破除微細煩惱
2. 了達一法具足一切法,法法圓融無礙
小結
別相念 → 總相念 境別觀總 境總觀別 境觀俱總
→ 銷歸自性 一念不生 萬法無咎
結語 與 生活觀行
緣起性空 –建立緣起 運用緣起 不住緣起
廣積福德 廣結善緣 成就佛道
四念處觀好修行 – 對治不同煩惱與執著
時時繫念,重慮緣真
一念相應,入定得三昧
別相念 → 總相念 斷煩惱 了生死
粗 細 更細 法法無礙 圓滿境界
個人思惟
以日常生活為例,觀察我執太重的煩惱,
做到「無我」的心境與經驗。
今日法師背誦法語
堅牢尊者 「證道偈」
身臭如死尸,九孔流不淨,如廁蟲樂糞,愚貪身無異,
憶想妄分別,則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別,五欲則斷滅,
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正念無貪著,餘煩惱亦盡。
個人思惟
試著用四念處觀,來對治煩惱。
今日法師背誦法語
四十二章經 第二十章
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