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象披瓔珞   .jpg - 網誌用的圖片

   

   

5/1  

我們作人、做事,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良好的態度。

觀念』就是指我們的思想,如果思想正確,

就如一條光明的道路;若思想不正,就會南轅北轍,

方向錯誤做任何事都不容易達到目的,

即使達到了目的,最後也會非常危險。 

思想不正 → 正知正見 

 

5/2  

心當中的煩惱漏盡,這念心就具足定慧,這念心就是法身。 

心無生滅,身體就無生滅。佛門高僧六組大師、丹霞大師、

雲門祖師等很多高僧大德,證到了空性,就能生死自在。 

所以心念的生死,即是身體生死的因;無生滅之心,

自然沒有身體生滅、生死的果報。  

流轉生死 → 一念不生 

   

5/3  

放下執著與貪欲的煩惱,平靜了,本具清淨的智慧自然現前,

此時就是定慧、解脫與自在。  

攀緣境界 → 心能作主

 

我們的,要用懺悔心使其清淨,經常檢討、反省、改過,

保持正念、平等心、不動心、慈悲心、喜悅心、功德心,這樣子,

我們心當中就是光明,光明就是淨土。當我們心中的頻道, 

已經不和病毒相應,自然而然就離開了災疫。

三毒苦因 → 三省吾身  

    

5/4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就是指心水。失去這念覺心,

六根對六塵始終都是迷迷糊糊,就會愈走愈黑暗。

佛經也說:『迷即眾生,覺即菩提。』這念心覺悟了,

清淨心馬上就現前,就能作主、得解脫,

進而超凡入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迷而不覺 → 念念不離覺 覺即菩提  

 

5/5  

修一切善法,心不生執著,三輪體空,並能明白本心本性的道理,

這就是修行·····般若的智慧,是修善不著善,

不是告訴我們連善法都不要修·····菩薩就是懂得緣起、性空,

還要修一切善法,如此才能圓滿菩提。  

貪著善法 → 修無修修   

   

5/6  

人的美,要從内心做起,從内心淨化自己、美化自己,

這才是真正的···每一個人都有良知良能,人人皆可以成為菩薩,

儒家也說『人皆可以成為堯舜』一切一切都要靠我們

自己這念心來提升、淨化、努力充實。  

心外求法 → 淨化内心   

   

5/7  

大乘佛法,就是在利他當中完成自利,自利當中才能利他,

始終不離開群眾、不離開社會、不離開大眾,

就是要悲智雙運,定慧等持。  

偏執一邊 → 悲智雙運   

     

5/8  

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本來面目,要見到每一件事情的真實相貌,

這當中就必須要冷靜、要有定力、有智慧。  

一廂情願 → 冷靜待人處事  

 

5/9  

所謂『能忍自安』,是順境要忍,自己就不會得意忘形;

逆境也要忍,就不會起衝突、不容易生無明與煩惱。 

不忍生惡 → 能忍自安

 

5/10  

這念清淨心是不假外求的,所謂:『外無所求,内無所得』,

指的就是這一念無求的心。世間人追求財色名利,

因此在生死苦海中輪轉不息; 

要想得到解脫自在,就必須修習『無所求行』,

放下對世間假相的追求,如此才能與道相應。 

處處貪求 追求假相 → 無所求行

 

5/11  

』是智慧、生命的源泉,所以要想過一個充實、有意義的人生,

一定得從『禪』方面去努力。 

忘失本心 → 智慧禪心

   

5/12  

要想遠離輪迴,要想世界和平,就要從不食眾生肉做起。

唯有戒殺、放生、救生、護生,彼此互敬、互重,

世界才會和平,人生也會愈來愈光明。  

無肉不歡 → 戒殺護生

 

5/13  

,是人們無始以來的煩惱,就佛法而言,情是一種無明,

有了欲愛、色愛,就會產生情執。處身迷妄的人,

看不破、放不下,為了情感的問題,

往往做出一些不合情理、不合法度,乃至於傷天害理的事情。

所以說『情』是人們的一個根本大煩惱。    

執迷不悟 → 放下情執

   

5/14  

貪、瞋、癡、慢、疑等惡念,不用教示,卻自然就會生起,

此即是過去的習性,也因此心不能得自在。  

放任習氣 → 勤修戒定慧

   

5/15  

待人處事要外圓內方,雖然心中是方方正正的,

但是講話做事一定要圓融,要想辦法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接受、

都能夠贊同,這就是一種方便。     

不知變通 → 外圓內方

 

5/16  

初學佛的人一定是有所求,應該求什麼呢?求善法、求正法。

要從因上去求,不要從果上去求,這不但不會遭致罪過,

反而還有功德。雖然有功德,最後仍要回歸無所求······

如果一個人能心無所求,他的心就能安定下來,

身心也能得到清淨與自在。     

求不得苦 → 心無所求

    

5/17  

同樣一件事情,如果發心正確,世間法就是佛法

發心不正確,即使天天打坐、誦經,也不一定與佛法相應,

佛法就成了世間法。  

發心不正 → 發心正確

   

5/18  

煩惱即菩提,沒有煩惱,那裡找菩提?

但有了煩惱並不是把它去掉,那就成了槁木死灰,

要把煩惱轉過來,在日常生活上關照煩惱、轉煩惱。

要知道,凡夫心就是聖心,日子會愈過愈充實、

生命愈來愈光明。這就是上班族修行受用的方法。  

落斷滅見 → 覺照煩惱

 

5/19  

布施即是捨除慳貪,如果有慳貪的心,就要修布施行

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能將心中的慳貪捨除。  

慳貪吝嗇  布施捨貪

 

5/20  

佛法上,疾病不外是業障產生出來的,

而善惡業則是從心當中產生,

如果時時刻刻保持清淨心、平常心、愉快心,

可以減少這些疾病發生。  

隨業流轉  清淨自心

   

5/21  

一般人就是缺乏慚愧心、懺悔心,如果知道自己有過失,

知過能改,人人都能為聖為賢。  

規避過失  知過改過 

   

5/22  

儒家云:『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能夠持續地克制自己的念頭,

這念心就是清淨的、超然的。克制,不是簡單的事情······

要在這念心上來用功;如果不知道在這念心用功,

這一生只是修一些福報,還是沒有辦法得到解脫。  

放任妄想  克制妄念  

 

5/23  

成功與失敗,富貴與貧賤,決不是偶然的,一定是遵循因果法則的······

種善因就好比將錢存到銀行裡一樣,這種人過去一生在銀行存了很多錢,

這一生所享受的都是銀行裡的存款,但是存款如果不知節制的耗損,

總有一天還是會用完。  

倒果為因  正信因果

 

5/24  

無論是行住坐臥、動靜閒忙、順境逆境,都必須要能保持威嚴

言行舉止威嚴不失,就不會招惹別人,從而引生無謂的枝節煩惱。 

有失威嚴  保持威儀

   

5/25  

這個世界,所有一點一滴都是有因有果

沒有任何一件事情不是從因當中努力得來的。  

不信因果  因上努力  

 

5/26  

如祖師所云:『離道別尋道,終生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

離開我們當下這一念心,另外求成佛、成菩薩,是不可能的。 

離道覓道  不離正道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我們每個人的心就是一個避風港———  

有功德、有善法,知道要淨心、定心、

要慈悲、要檢討、要反省,

就是消災免難的大平台、避風港。

   

5/27  

佛言:『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 

暴飲暴食  飲食節量

 

5/28  

發菩薩心、修菩薩行,是件很長遠的事情

從現在開始用功,到三覺圓滿、成就佛的智慧,

就必須要有福德,如果福德不具足,

修行的法門便無法成就。 

不修福德  福慧雙修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佛法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消災免難。

如何才能消災免難? 要有功德、要有善法,

要知慚知愧、要檢討反省。

   

5/29  

安住在當下這一念心上才是自己,

這樣子才是我們真正美麗的一種人生。

迷失本心  安住當下   

    

5/30  

人其實是卑微渺小的,不論這一生的名利、權勢有多高,

最後還是黃土一坏。如果一個人能心無所求

他的心就能安定下來,身心也能得到清淨與自在。 

貪求無厭  心無所求  

 

5/31  

經云:『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因就是始,果就是終,

所以,因地一定要真。    

捨本逐末  因地要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ppybaby 的頭像
    happybaby

    中華職棒35年 兄弟象戰績紀錄簿 天氣涼爽 心情好

    happ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