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1  

修行沒有別的,就是要得解脫

得解脫,不是求佛菩薩來幫我們解脫,

而是檢討反省自己的煩惱,

把煩惱化掉就得解脫,就是這麼簡單。 

煩惱無限 → 轉化煩惱 

 

11/2  

這念心緣著慈心專注思惟,

這當中就有功德、有信心、有願行、有法力,

就能產生力量,靠這些力量,

就能化除我們瞋恚的心結。  

火燒功德林 → 慈能轉瞋 

   

11/3  

如果一切全都能,業障就會因此消除—

因為業障是從色身所出來,

色身由我們的執著而生,

執著是由於心造作、分別而來。  

慳執不捨 → 放下執著

    

11/4  

朝山是在修『』行。『忍』字,『心』上有一把『刀』,

意指刀放在心上,心卻絲毫不動,這就是忍。      

無法安忍 → 忍心不動  

 

11/5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正見、正念、正定

不需要另外去找極樂淨土,

也不需要另外去找佛、找菩薩。

這念心經常在正念、正定上,

就和諸佛菩薩同一法界。  

向外求法 → 正念正定   

   

11/6  

讀書的目的在哪裡?讀書,就是在培養智慧、學業、技能、身體健康;

第二,磨鍊自己,養成人格。  

虛應功課 → 善學立身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時時刻刻要在起心動念處去注意,去返照,

只起善念不起惡念,起了善念也不執著,

又歸於無念。   

   

11/7  

布施完全在我們當下這一念心,而不在於『質』或『量』。  

朝三暮四 → 安住當下   

     

11/8  

金剛經云:『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

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以清淨、無求之心廣植福田,

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能成就無量功德。  

心有所求 → 清淨布施  

 

11/9  

世間人都是因為心有疑慮、放不下,

故不能知而立行,所以,我們若能看破、放下,

必能有勇氣、有決心地實際去執行。 

紙上談兵 → 知而立行

 

11/10  

我們做任何事一定要學習放下,即說即了,即做即了,

作人也是一樣,人在那裡,心就在那裡。 

攀緣執著 → 安住當下

 

11/11  

佛經裡強調要『福慧雙修』。智慧是什麼?

就是指我們這個知覺、這一念清淨的心、

正知正見這一念心。 

愚痴無智 → 正知正見

   

11/12  

現在辛苦一點沒有關係,吃苦就了苦,了苦就有福報。

要忍耐、磨練自己,這就是因地上的努力。  

吃不了苦 → 因上努力

 

11/13  

希望每一位將四字箴言『會、熟、巧、精』作為一把尺,

量一量自己所學的東西是否達到這個程度。    

囫圇吞棗 → 會熟巧精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修行要『修無修修』,修了善法而不執著善法,

回歸本心本性,才是依心性起修。  

   

11/14  

修行學佛,欲解脫煩惱,乃至成就無上佛果,

須具足福慧資糧。

供養,即是積集福慧資糧之首要行持。  

失恭敬心 → 廣修供養

   

11/15  

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事情都是相對的,

沒有一個絕對的境界。     

執一非他 → 是非為相對

 

11/16  

除夕,要檢討反省,心當中有了煩惱,

馬上剎車,這就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是一個新的開始,人生就很有意義。     

懈怠放逸 → 日新又新

    

11/17  

如果一個人真正具有恭敬心,又能改過遷善,

一定能消除業障,增長福德智慧,

做任何事情都容易成就。  

驕矜自滿 → 謙虛恭敬

   

11/18  

持戒是幫助我們先從事上遠離種種染緣,

做到事上遠離之後再從心上遠離,

事上、心上都能遠離,就能得解脫。  

身心毀犯 → 持戒解脫

 

11/19  

經云: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因就是始,果就是終,所以,因地一定要真。  

倒果為因  正信因果

 

11/20  

不必離開煩惱去找自性,

本心本性隨時都存在的,

只要在煩惱的當下不作煩惱想

即能認識這念心性。  

煩惱覆真心  不隨煩惱想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我們本具的菩提自性,本來清靜;

只是因為我們六根對六塵,

產生了執著、妄想,因而不清淨。

   

11/21  

華嚴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麻木不仁  起大悲心 

   

11/22  

應注意而不注意,即犯過失罪。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人在哪裡、心在哪裡,

心能夠做到處處作主,就少造很多的罪業。  

迷迷糊糊  處處作主  

 

11/23  

佛法講:『沒有天然的彌勒,自然的釋迦』,

意思是任何事情,都要經過一番勤苦的耕耘,

才會有所收穫。  

一步登天  腳踏實地

 

11/24  

要吃就吃、要玩就玩,並非真正的自在,

而是放縱自己的意念、行為。

人在哪裡,心在哪裡,才是作主、自在的心。 

放縱意念  人在心在

   

11/25  

若能一生敬慎,稱讚如來

則能使我們滅除因口過而生的障礙,

成就口業清淨的功德。  

生口四過  稱讚如來  

 

11/26  

修善,必須慢慢養成習慣。

起初帶點勉強去做,做習慣了,就成自然。 

恣意妄為  養成修善

 

11/27  

這念心都是不停的生、滅,起善念也是生生滅滅,

起惡念還是生生滅滅,這就是『心靈上的死亡。 

追逐生滅  寂滅為樂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我們的煩惱心,就是菩提心,所以不是要離開煩惱心,

而是要從現在開始,不起煩惱、不生無明,

這樣煩惱無明就化成菩提涅槃。  煩惱即菩提  

 

11/28  

佛法教育的要旨,就是要引領社會大眾,

在浮動的環境中,仍能保有一顆寧靜、不動的心。 

隨業流轉  堅住正念

 

11/29  

覺性就是佛性,人人都有。雖然如此,

由於每個人有無明、煩惱,覺性就變成眾生心。

無明妄想  隨順覺性   

    

11/30  

人貧不是貧,心貧實是貧。

人貧能養道,是謂貧道人

心貧無智慧,墮入惡鬼身。 

心貧無慧  心寂欲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