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1  

,是佛之心,是覺悟的心

人人都有,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無明散亂 → 培養定力 

 

3/2  

假使悟了「」的道理,相對也好,絕對也好,

順境也好,逆境也好,白天、晚上、

生死老少、出家、在家,

都是如如不動,就是歡喜愉快。  

落入兩邊 → 動靜一如 

   

3/3  

要能不犯偷盜罪,這念心就得時時保持覺性

不攀緣、不執著,慢慢練習,心念會愈來愈清淨。  

心生貪念 → 持戒清淨

    

3/4  

宋·張商英 

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 

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      

妄念紛飛 → 安住本心  

 

3/5  

宋·柴陵郁禪師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塵勞遮蔽 → 菩提現前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是人人本具的;雖然是本具,

還是需要假借種種方便法門來用功,

調身、調心,不急不緩,

使這念心達到清淨,道自然就現前。 

      

3/6  

佛者,覺也。」佛法以人為根本,

人以心為根本,心以覺悟為根本。  

妄念紛飛 → 心性本具   

   

3/7  

無念,就是無妄念、無邪念、無雜念,

清清楚楚的這念心要存在,

無念也不執著,就稱之為「無住心」。  

念念遷流 → 銷歸自性   

     

3/8  

若不起念就是無念,

無念當中有定有慧,要能作主。

這樣日久功深,就能「明心見性」了。  

懈怠放逸 → 定慧等持  

 

3/9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貪:

貪財貪色貪吃貪睡貪名貪利,

布施是化除貪念最好的方法。 

慳貪吝嗇 → 喜施獲福

 

3/10  

人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有精神生活,

這念心要能知足常樂才是重要的。 

患得患失 → 性定菜根香

 

3/11  

宋·慈受懷深禪師

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   

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 

亂造口業 → 謹言慎行

   

3/12  

明·憨山德清禪師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暴戾氣盛 → 忍辱柔和

 

3/13  

念了以後要歸於無念,能所俱空

空也不執著,無住,一切都是本具的,

這就是真正念佛的人。    

貪愛執著 → 念等本空

   

3/14  

六波羅蜜是法,就像六艘船,

度我們這一生的生死,

從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到涅槃的彼岸。  

愚痴執迷 → 勤修六度

   

3/15  

無論順境逆境都是當下了了分明,清清楚楚,

不起分別,不染一塵的那一念,

做到「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執妄為真 → 逢苦不憂

 

3/16  

如果朝善法的方向去行,將來的運氣、福報,

一定是一天比一天增勝,一定是越來越好。     

貪財吝嗇 → 修善積福

    

3/17  

布施的人,才是有福報的人。

一般人所謂「福祿壽三星拱照」,

要想得到福報,或想要有福祿壽星的加持,

必須要會布施。  

自我中心 → 慈悲喜捨

   

3/18  

宋·雷庵正受禪師

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心隨境轉 → 安住本心

 

3/19  

明·憨山德清禪師 

一念忘緣寂寂,孤明獨照惺惺。  

看破空中閃電,非同日下飛螢。  

自憐自艾  回歸本心

 

3/20  

是本具的,不假絲毫造作,

每個人都有這一念心,只是沒有覺悟。  

輕慢他人  人皆可頓

   

3/21  

受持五戒,圓滿了,就有五戒的果位。

持戒清淨,就是修。心當中具足十法界,

假使煩惱、懷疑、造業,將來就要受報。  

煩惱無明  以戒為師 

   

3/22  

世上的問題不外乎是苦和樂,

苦樂是相對的,一切問題都是相對的,

虛妄不實的。  

顛倒夢想  諸法無我  

 

3/23  

佛法講布施,六波羅蜜以布施為首。

除了布施以外,還有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要具足六波羅蜜,才是真正的菩薩行。  

自私自利  行菩薩道

 

3/24  

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靈性,

從物質生活的改善到精神領域的昇華

才能真正遠離貧窮。 

享樂放縱  精進無為

   

3/25  

唐·永嘉玄覺大師(永嘉證道歌)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了即業障本來空,末了應須還宿債。 

 → 

末了應須還宿債,了即業障本來空。

方得名為觀自在,不見一法即如來。

隨境輪轉  回歸本心  

 

3/26  

唐·拾得禪師 

無來無去本湛然,不居內外及中間。  

一顆水精絕瑕翳,光明透出滿人間。 

妄念紛飛  清淨本心

 

3/27  

菩提」是覺悟的意思。

這念心覺悟了,即是菩提心;

沒有覺悟,就稱之為眾生心。

同樣是這念心,卻有迷、覺之不同。 

失去覺性  發菩提心

 

3/28  

,就是貪著世間上的財、色、名、食、睡,

財、色、名、食、睡所轉,

看到好的東西就想要貪求。 

貪著五欲  保持覺性

 

3/29  

修行,不是另外修出清淨之水,

也不是另外求清淨之水,

這水是本具的,因為有波浪、有沙石,

所以清水變成了濁水。

起心動念  處處作主   

    

3/30  

雖然佛性沒有差別,但是迷與悟有差別,

有人先悟,有人後悟,

先悟的人當比後悟的人更早啟發智慧。

但是不論先開悟或後開悟,

只要契悟到這念心,就沒有差別。 

迷失本心  契悟覺性  

  

3/31  

我們要知道,聽經聞法的目的是在藉教悟宗

藉由教理而契悟這念心

摩訶般若波羅密也是一種教法,

如果只知道口念,不知道要依照經教來返照這念心,

不知道契悟自己的摩訶般若波羅密,就成了生滅法。 

生滅無常  藉教悟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ppybaby 的頭像
    happybaby

    中華職棒35年 兄弟象戰績紀錄簿 天氣涼爽 心情好

    happ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