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淨
日用而不自知 這念心 → 正用、淨用
禪與淨同一 → 四祖道信大師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五祖弘忍 → 淨心投胎
1. 禪 禪者–佛之心,佛的心要
依著佛的心法,淨化及提升自己,圓滿佛的境界。
佛法最高真理,最高的心境。
即 三昧(梵語) → 正定,無住心
這念心達到安詳、自在,如一潭止水。
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 對治 方法–誦經、打坐
2. 無住 最直接,不執著此境界。
禪–這念心的淨化與提升
相對 → 絕對 知而不著,不執著
粗 → 細
第一念 → 沒有第二念 知道就做,不住心
禪–中道,實相(實在的真相,本具的這一念心)
外境變化 心境一如 了了常知
青原禪師
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 → 執著實有
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 → 因緣和合 虛幻 假有空性
見山又是山 見水又是水 → 安住當下這念心 真空妙有
老和尚:假有中,度眾生,善用因緣。
真諦 俗諦 中諦 三種圓融
禪–一塵不染證禪心,
悟到禪,事理圓融、自在。
2. 淨 此心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身處五濁惡世,不受染著,心能清明作主。
清心好見性,自在步紅塵–清淨心現前。
淨–淨土,清淨的國土。吾人本具之清淨心。
清淨功德所感得莊嚴殊勝的果報。
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淨土:十方諸佛皆有其淨土,皆可發願往生。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彌勒菩薩:兜率淨土
藥師佛 :東方淨琉璃世界
六祖壇經·疑問品
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淨心–覺察:注意自己的言行、心念。
覺照:以佛陀教導的智慧方法,
提升自己的心念、言行。
土 1. 出生義–從因上來講,這念心能生萬法,
萬法唯心,心淨即佛土淨。
2. 不動義–從因上來講,這念心不為所動,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瞋風吹不動,喜風吹不生。
3. 負荷義–從因上來講,這念心負載萬物,
行者若發廣大願心,
則能荷擔如來家業。
往生淨土三資糧
1. 信–信心,信淨業念佛,能滅諸罪,得生淨土。
2. 願–發願,願離娑婆世界,往生淨土。
3. 行–一心念佛,心不離佛,佛不離心,毋忘毋失。
古德云: 念佛就是 三珠,
定水珠–對治貪心
定火珠–對治瞋心
定風珠–對治癡心
觀無量壽經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皈五戒、八關齋戒、在家菩薩戒)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始終清楚明白的這念心,自利利他
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四種念佛
1. 持名念佛–專念阿彌陀佛名號
2. 觀像念佛–觀阿彌陀佛形像於心
3. 觀想念佛–觀想如來之相好功德
與極樂淨土之莊嚴殊妙
如觀無量壽經之十六觀
4. 實相念佛–觀佛法身,亦即諦觀諸法實相(這念清淨心)
阿彌陀經: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持名念佛)
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佛藏經:念無分別即是念佛,····
無有分別、無取無捨,是真念佛。
老實念佛–不在口誦,而在心念,
行者若能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捨諸妄想分別,安住實相。
四種淨土 天台宗 智顗一ˇ大師所立
1. 凡聖同居土 –凡聖同居之世界,帶業往生
2. 方便有餘土 –阿羅漢聖者,消業往生
3. 實報莊嚴土 –發菩薩心者,修善不執
4. 常寂光淨土 –成佛的境界
3. 禪淨一如 在這念心上用功,清淨心現前。
四祖道信大師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沙河妙德,總在心源。
憨山大師:淨土就在淨心中,不得向外別尋覓。
念佛即是無上深妙禪。
禪宗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頓悟自心法門)
淨土宗–花開見佛悟無生(念佛念到一心不亂)
見佛性
方便有多門 歸元無二路
開山祖師法語
使染污的心,變成清淨的心,
使相對的心,達到絕對的心,
使迷失的心,變成覺悟的心,
這便是真正的淨土。
下週小組討論
以自己日常生活為例,試著體驗並記錄
「心淨則國土淨」相關的心境與經驗。
今日法師背誦金句
維摩詰經·佛國品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4/14 下週小組討論
瞋心起時,練習用所學的方法,
不惡言相向,照破煩惱,回復清淨。
4/14 今日法師背誦金句
四祖道信大師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