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法語 : 修善積福 111年 春聯
12/1
經講:『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
人的起心動念都要是善念,所作所為都要是善行,才能夠逢凶化吉,
才能夠越走越光明。
造作惡因 → 知因識果
12/2
我們修行就是要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上來修,
時時刻刻要把我們的六根控制住,
我們的情緒自然而然就平靜下來。
放縱六根 → 藏六如龜
12/3
佛法講:『順逆皆方便』,順境和逆境都是一個助道的方便,
都是在幫助我們作人做事乃至於成道的一個方便。
心隨境轉 → 順逆皆方便
12/4
如果能夠知足,會對每個人都懷著知恩、感恩、報恩的心,
生活就會充滿了希望,充滿了快樂。
貪得無厭 → 知足常樂
12/5
這念心,起善念就是光明,光明就是淨土,淨土就是天堂;
起惡念,心就是黑暗,黑暗就是煩惱,最後所感得的果報就是地獄。
造惡不善 → 滅惡生善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別人是我的榜樣,好的,要向他學習;
壞的,就如一面鏡子,讓自己改進,不犯同樣的過失。
12/6
佛陀透過身教、言教、境教、制教,以教化人心。
運用佛法了解每件行為、事情背後的真理,
對於佛法信受奉行,進而親身體會佛法的利益。
執迷不悟 → 信受奉行
12/7
藉由行住坐臥四威儀的實踐,讓人人具足威儀,
由外在的身行端正內心,使身心皆莊重合宜,
這也是一種教育。
散亂放逸 → 具足威儀
12/8
世間上是否有富貴、幸福與快樂呢?有是有,可是這些是假的,
好像花兒一樣,今天開了,明天又謝了。
迷於假相→ 夢幻空花
12/9
身體就像車身,福德因緣就像燃料,
當前這念心性就像電源,要時時維護這三項事物。
捨本逐末 → 福慧雙修
12/10
佛看每一個眾生都是平等的,若是好人,希望他更好,
希望他早一點成佛、成菩薩;若是壞人,則希望他變好。
時時存有大慈悲心、平等心,這顆心就是菩薩心。
心不平等 → 大慈悲心
12/11
人的起心動念,是決定君子、小人、忠、奸、正、邪、聖、凡的關鍵。
迷失本心 → 端正己心
12/12
人生是苦,從生至死惟一『苦』字,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
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愛別離苦。八苦熾盛。
反苦為樂 → 苦諦實苦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因地當中要發大心,天天澆慈悲水拔無明草,
慈心廣大,慢慢無明就沒有了。
12/13
冤從哪裡產生的?就是從親而來的。父母、兄弟、妻子,
本來是親、是愛,忽然遇到一點點不如意,
馬上就翻臉成仇,親家就變冤家了。
這就證明親和愛是相對的境界,不是絕對的,是會變化的。
親愛執著 → 冤親平等
12/14
所謂『星燈』,就是佛傳心燈、續佛慧命之意。
這個世界必須靠我們每個人的心燈,
照破愚痴、照破黑暗、照破邪見。
愚痴邪見見→ 傳佛心燈
12/15
我們的根是什麼?是善法。每個人都要有善法;
沒有善法,就像樹的 根不堅強,
遇到風雨就會倒,所以要根深柢固。
惡業叢生 → 勤修善法
12/16
我們弘揚佛法的目的,就是希望每個人要有覺性。
什麼是覺性?做錯了事情,能夠知過、改過,這就是覺性。
不知悔改 → 隨順覺性
12/17
生死是什麼?就是自己的執著和煩惱,有執著煩惱所以有生死知苦;
眾生總是在大苦之中以小苦為樂,在短暫的欲樂追逐中起煩惱、
生無明,受生死之苦。
以苦為樂 → 知苦了苦
12/18
禮佛除了身體的禮拜,更有深遠的涵義。
一方而藉此發大願,效法佛陀因地中精進不懈之難行能行,
禮佛學佛,當願做佛;一方面,於精誠恭敬的禮敬中,
與清淨平等不動的心性相應。
貢高我慢 → 禮敬諸佛
12/19
《普賢行願品》云:『所有世間一豪之善,我皆隨喜』,
就是教示我們,即使是面對任何眾生所行的一絲一毫善法,
都要以平等、無瞋嫉的心,全然地隨順歡喜。
心生嫉妒 → 隨喜功德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心當中清淨莊嚴,自然而然我們的相貌,
就會隨著這念心愈清淨莊嚴。
12/20
人住在世界上,外境是吉祥平安、還是充斥天災人禍,
都與我們這念心息息相關,所有一切都是以心為根本,
因為一切境界,都是從我們這念心產生出來的。
不識本心 → 心境如一
12/21
福德是從修善法而來,要靠日積月累才能成就。
不僅要修福德,進一步還要修智慧;
修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利益大眾、普度眾生,
使更多的人重見光明,這就是智慧。
愚痴無智 → 福慧雙修
12/22
如來就是知道調伏自己的身、調伏自己的口、調伏自己的心,
一直調到身業無失、口業無失、意業無失,
這念心如如不動,就是如來。
三業不淨 → 善調身心
12/23
每個人都有瞋心,必須用忍辱來對治。不但佛法講忍辱,
以世間法來說,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也必須要忍耐。
能夠忍心不動,我們的定力、智慧就會產生出來,
就能以靜制動。
心量狹小 → 忍心不動
12/24
一切法由心生,心淨就是淨土,心穢就是穢土。
這念心覺悟了,六根就是清淨的;
這念心迷了,六根就是染污的。
一念不覺 → 心淨國土淨
12/25
眾生執著色受想行識五蘊為我,五蘊分為色法、心法。
色身屬於地水火風四大假合,所以是空;
心法屬於受、想、行、識,也是空。最後畢竟空寂,
沒有我、也沒有我所,這樣就把我慢破除了。
執我我所 → 觀法無我
12/26
我們心當中有三把火,一個是飢火、一個是瞋火、
一是欲火;瞋心在日常生活上,
經常容易展現出來的,就是喜歡發脾氣。
火燒功德林 → 慈心無瞋
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
相信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道,
相信心即是道、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心即是僧,
相信這個理,就是『頓悟自心,直了成佛』的法門。
12/27
過去、現在、未來,古今三世,不離當下這一念心;
東西南北、上下十方,也都不離開這一念心,
悟到這個道理,就是『得正住持』、就是正法住世。
散亂顛倒 → 安住本心
12/28
古人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本心就是無上;
假使離開這個本心,拼命去學習一些枝末的法,
還沾沾自喜,這樣就成了顛倒。
顛倒妄想 → 菩提自性
12/29
《六祖壇經》云:『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
出現這一念心、這個覺性,沒有去、沒有來,
沒有出、沒有入,沒有取、沒有捨,
這是最高的究竟涅槃。
執著取捨 → 惺惺寂寂
12/30
如果我們的覺性真正清明了,有了菩提智慧,
就不會迷失道路,做任何事情都有定力、智慧,
都能看得很清楚。
攀緣染污 → 心地清明
12/31
雖然人人都有本具的覺性,但由於一念不覺、
『真如不守自性』,這個心作不了主,
就成了不覺。
念念遷流 → 收攝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