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在  .jpg - 網誌用的圖片
 

    

    

 週別  日期            主題                    中台山月刊 期別  頁數     

第一週 4/15  改變人生 從落實自省開始           第259期 P14-32 

第二週 4/22  諦觀無我 解脫自在                 第261期 P15-33 

第三週 4/29  正面思考的智慧                    第207期 P25-41 

第四週 5/6   樂在學習的高飛人生                第239期 P21-42 

第五週 5/13  和合 待人處事的智慧               第233期 P12-29

第六週 5/20  為人點燈 明在我前                 第254期 P19-35 

第七週 5/27  富貴的真義                        第238期 P31-43 

第八週 6/10  堅住正念 隨順覺性                 第213期 P19-38 

第九週 6/16  線上團參                   

     

     

    

第一週 4/15  改變人生 從落實自省開始     37人

   

法句經云:不好責彼,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無患。

時時自省,轉化煩惱,使這念心回復清淨,

  就能在菩提道上,一路向上超凡入聖。

 

自省己身 圓成佛道 

禪者,佛之心。

修行學佛就是要覺悟、要契悟當下這念心。

禪宗講:頓悟自心,直了成佛。

佛,就是指我們的本心,透過檢討反省,漏盡煩惱,智慧圓滿,

  這念心光明、圓融無礙,動靜不二,就是佛。

成佛

  1. 智慧佛–知道回光返照、檢討反省、改過自新 

  2. 如來佛–心當中沒有妄想顛倒,不想過去、現在、未來

             如如不動 

  3. 自性佛這念心時時刻刻覺察覺照  

    

反省返照 淨化自心     

佛法以人為根本,人以心為根本,心以覺悟為根本。

儒家說:罔念則狂,克念則聖。

禪宗祖師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覺察到起了惡念,馬上把它化掉,就是修行。   

能覺察到無明煩惱,就是進步。

世間講情緒管理,佛法講,修行要管理自己,

  淨化、提升自己。 

  管理–不打妄想,行住坐臥具足四威儀

        遵守道場規矩

  淨化–心中有煩惱、過失,要慚愧、懺悔、改過  

   

覺察覺照 入道要門    

覺察–返照自心、檢討煩惱,不會怨天尤人     

覺照–把心中煩惱照破,對治六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邪見    

      用佛號–阿彌陀佛 來返照自心 

      用般若智慧照它:是誰在起瞋心?

自性佛這念心時時刻刻覺察覺照    

     

修德有功 性德方顯

修行要覺察、覺照,進一步才能覺悟。

把心中煩惱照破,本具的佛性就能顯現出來。   

修德–破除煩惱,持戒、誦經、打坐、持咒、懺悔、經行、

      修六波羅蜜、三十七助道品   

佛性、覺性是本具的,透過覺察、覺照,把這個覺性圓滿。

佛法是心法,能夠聽聞、了解佛法,是人生最大的福報。

明白人人都有覺性,就在覺性上用功,才是真修實悟。

這念心覺悟了,就是菩薩;完全覺悟、煩惱漏盡,就是如來佛。 

   

     

師父上課 

        

改變:修正錯誤,使之變好

落實:身體力行、實踐

自省:自我省察、檢討反省 

      返觀自照,覺察、覺照 

改變人生 從落實自省開始– 

  若能從實踐自我省察、修正過失開始做起,

  人生必能臻於圓滿如意。

1. 為何自省能改變人生 

  a. 不知反省 隨業流轉  

    * 格言聯璧‧持躬類:見人不是諸惡之根,見己不是萬善之門。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六祖壇經: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是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清淨心,即是道。煩惱分分斷 真如分分現 

    * 法句經:不好責彼,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無患。

 

  b. 反躬自省 光明無限 

     時時自省 改惡行善 轉化煩惱 

     心 – 回復清淨 一路向上 超凡入聖  

   

2. 如何落實自省

  a. 覺察覺照 淨化自心

  b. 修德有功 性德方顯–覺悟

    

覺的三部曲     

  1. 覺察–覺察到內心的煩惱,就像警察發現小偷。 

  2. 覺照–對治煩惱,改過遷善。將小偷轉化為正人君子。 

  3. 覺悟–內心清楚明白,沒有煩惱,本具佛性現前。

     * 禪宗祖師: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 佛遺教經: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

     

3. 從落實自省而改變人生 

   時刻自省檢討、改正 就是修行

  

覺察     六蔽   ←  破除  ←  六度     覺照   

心量小   慳貪                 布施   心量大 

心隨便   毀犯                 持戒   心規矩 

心憤怒   瞋恚                 忍辱   心收攝 

心沉淪   懈怠                 精進   心提升 

心浮動   散亂                 禪定   心安定 

心迷糊   愚癡                 般若   心清楚  

     

 

   

   

第二週 4/22  諦觀無我 解脫自在      36人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實了知諸法皆是因緣假合,無我、無自性,

  起智慧觀照,放下妄執、心不著境,即得解脫自在。

   

無我,無自性:一切法都是緣起,無法獨立存在。

緣起性空:靜坐思惟、安禪靜慮,就能破凡夫我執。

 

四大假合 畢竟無我   

破除我執,才能了脫生死。 

人由色法、心法所組成。

色就是物質,四大假合地、水、火、風所組成。   

人是假相,男眾、女眾也是假相。   

世界一切都是四大假合,都是假相、空性。    

   

思惟緣起 破除妄執    

眾生執著假相,而有 我所,迷失本心而顛倒。 

靜坐修觀,思惟緣起性空,反覆思惟、重慮緣真,

  保持這念心存在,直到智慧心現前,破除煩惱,證到三昧。 

法眼淨–觀見真理,沒有障礙、疑惑的智慧眼。

        了解緣起性空,六根清淨,不隨境轉。

佛法講:以始覺之智,照本覺之理。

  始覺–開始覺悟了   

   

運用緣起 行菩薩道   

聲聞–不了解假有,只知真空不滅,這念心安住真空。

菩薩–了解假有、空性,不執著假有。

      運用假有來辦道場、度眾生,也不執著, 

      這念心始終如如不動、了了常知,就是中道了義、如來境界。  

      運用緣起,巧作佛事,不執著成功、失敗,也無煩惱。

佛法講:功德歸三寶,好事給他人,壞事自己檢討反省。

        眾生歡喜,諸佛歡喜。 

借假修真–行菩薩道不能離開假相、假有;社會、眾生。

修一切善法,但不執著善法。

實相–安住在清楚明白、如如不動的這念心。   

 

      

師父上課  

   

諦觀無我 解脫自在 

  :透過仔細觀照,如實了知

      一切法無自性、非真實存在 

  :即能放下妄執、心不著境 

      遠離一切繫縛、進退無礙

諦–仔細、詳細  觀–觀察、觀照 

諦觀–如實了知 

無我–無自性;沒有恆常不變、獨立、自主的實體存在。

解–離縛  脫–自在 

解脫–離縛而得自在 

自在–心離煩惱繫縛,能進退得宜,通達無礙。

     

1. 什麼是無我 

   1. 我     常–永遠不變 

               一–自主獨立存在 

             主–中心之所有主

               宰–支配一切   

      * 我執:於人身 執有此 ,執著於 的 , 我所有的 

      * 天上天下,唯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 本具的佛性,不生不滅 

  

   2. 無我 –沒有恆常不變,獨立存在的我體。

             諸法無我 

             一切法,緣起性空 

             色身–四大假合,假相   

   

2. 為何諦觀無我 能得解脫自在   

   1. 執著有我 流轉生死  

      凡夫 執著假我–身體,有我、我所 ,

           不知真我–佛性 空性 菩提涅槃 

   

   2. 了達無我 離諸繫縛  

      諸法緣起性空,無我幻化不實 

      遠離貪著 破除我執 

  

3. 如何諦觀無我  

   1. 五蘊皆空 畢竟無我  

      五蘊  色(四大假合)    身  四大假合 眾緣所生  – 身體無我 

            受想行識        心  受想行識 隨緣生滅  – 妄念無我 

      眾生 –眾緣和合所生 → 沒有自性、是空性 → 雖有形象,無實我存在

              象假性空 

      達摩二入四行觀 – 眾生無我 緣業所轉 

                        苦樂齊受 皆從緣生  

      了達無我 心能作主 即得自在  

    

       * 用修心 , 來保養 色身 , 取代 營養品 保養品  

     

   2. 思惟緣起 破除妄執   

      眾生執著 迷失本心 假象為實 

      → 破除顛倒執著 

         重慮緣真–緣起性空觀 

         心 由粗到細,不為境縛,破除煩惱,智慧心現前 

   

   3. 運用緣起 行菩薩道

      學習菩薩 知緣起無我之理 

      善用緣起 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 – 借  

      空有不住 安住實相 真正解脫自在 

      清楚明白 如如不動 這念心 

     

      我   –契悟不生不滅性 

      無我 –生滅當中   

   

   

         

    

第三週 4/29  正面思考的智慧     31人

   

經云: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

正面思考是面對境界的清淨智慧,

  以佛法 苦、空、無常的真理,如理觀察籌量,

  轉煩惱為菩提,化惡緣為逆增上緣,

  體現利他自利、雙贏共榮的『心』視野。   

 

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所生,產生業果。

由因緣生業、由業感果,這就是因緣果報。

正因 淨因 善因 淨緣 善緣 

     惡因 惡緣 惡緣 惡果   

  

增上修因 住於真實  

佛法講因果是積極的,知因識果,就能建立、創造因緣,

這是真正菩薩行。

為成佛道,先結人緣。 結善緣,才能得善果。 

面對因果,正面心態 → 檢討 反省 改善 , 修戒定慧、種種善法 

                      命運掌握自己手上 ,主動出擊  

逃避現實,消極作為 → 宿命論 無法改變命運 

菩薩畏,眾生畏 

  關照自己的起心動念–的由來 ,法界–指這念心,要有正知正見  

  – 由業所感招 , 先造業已無法改 , 不知檢討   

調整心念–調身、調心,這就是道,方便道、究竟道。

究竟道–心中無煩惱、有清淨、證到無為法   

   

如理思惟 恆順善法     

八正道–正思惟:如理觀察籌量,了無邪曲謬亂。

  如理–俗諦、真諦、中道第一義諦之理 

        修對治法門–四正勤、四念處、四如意足···之理 

  觀察籌量–一起念,立刻覺察 

  正思惟–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觀身不淨–修 九孔流不淨、三十六物不淨、九觀想、自我反省。

起無明、生煩惱、發脾氣–對治  1. 修忍辱 

                              2. 修四無量心、七周緣慈 

                                 用慈悲心化除瞋心 

觀察–返照自己,觀察外境、心念、事、理 

若起貪念,思惟事物都是虛妄不實,這就是 如理 

若起懈怠,思惟應該要精進,這就是 如理 

假使 不如理,就是打妄想。 

籌量–就是比較  

   

知道自己不如人:

正思惟–激勵自己加倍努力,以迎頭趕上  

反思惟–忌妒、仇恨、不以為然,消極作為,不知努力 

 

佛法說:萬法唯心所造。

面對順境、逆境,若本著正念,或許 壞事變好,好事更好。  

   

   

師父上課     

   

正面思考的智慧–依佛法真理,正向觀察、如理思惟,

  即能成就轉煩惱為菩提的清淨智慧。    

正面思考–依佛法真理,正向觀察、如理思惟;即佛法的正思惟。    

智慧–能如理觀察,透徹諸法本質,斷除煩惱分別。    

   

1. 什麼是正面思考 

   世間法:正向積極樂觀 → 化危機為轉機 

           負面消極悲觀 → 契機會變危機  

   佛法:正思惟–佛法真理 正面觀察 如理思惟 

           如理觀察籌量 了無邪曲謬亂  

   如理–因果 緣起 心性 

   不如理–打妄想 

   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長 未生善念令速生 

           已生惡念令滅除 未生惡念令不生   

   四念處–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觀察籌量–覺察 貪瞋癡 

             如理入觀 返照自心 

             了無邪曲謬亂 

   

2. 正面思考的重要

   a. 負面思考 造業受苦   

      煩惱 貪瞋癡等顛倒錯誤觀念 

      妄想紛飛 造三業罪 

      受無量苦  

       

   b. 正面思考 解脫自在 

      功德 清淨智慧 正向觀察如理思惟 

      積極進取 突破現況 步步光明 

      稱心如意 解脫自在  

 

3. 如何鍛鍊正面思考的智慧   

   1. 從聞思修 身體力行  

      聞–聽聞四諦 苦空無常無我 中道實相  

      思–所思所念皆淨法 離惡法邪執 

      修–落實日用中 

      體證佛法的清淨智慧,無有煩惱 

   

   2. 如理思惟 恆順佛法 

      a. 因緣果報–人生脫離不了因緣果報 

                   善業生樂果 惡業感苦果 

                   一切掌握自己手中 

         世間善法因果–五戒十善 

         出世間善法因果–四聖諦:知

                                 斷煩惱 成聖道 

      b. 緣起性空 了達苦空無常無我 

                  如理觀察籌量 不被表象所惑  

                  因上緣上下功夫 順境逆境 修道方便 成道契機

      c. 本具佛性 如來眾生德相 眾生本具佛性 

                  尊重眾生佛性 保持覺性 不隨境轉 

      

     

      

第四週 5/6   樂在學習的高飛人生       31人     

    

博學多聞–博學、勤學通達語言,明白一切事理,

  就不會處處障礙。

學習,是人生最大的福報。學然後知不足、書到用時方恨少。

 

五明處學 具足方便 

競爭力–透過競爭所顯現平時所學的實力、資糧。 

佛說八大人覺經云:廣學多聞,增長智慧;

  成就辨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佛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要廣學。  

菩薩要向五明處學習:

  1. 內明–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藉由檢討、反省、改過來漏盡煩惱。

  2. 醫方明–醫學,養生知識。

  3. 工巧明–科學、技藝,生活必備技能,水電,園藝。

  4. 因明–邏輯學、哲學,生活的樂趣。

  5. 聲明–語言學,方便溝通。

博而約,約而精,精而明–博學通達 → 歸納精華 → 歸於自性 

真正達明的境界,世間法就是出世法。    

儒家說內聖外王,內聖–檢討、反省、淨化、提升自己。

  內:身口意三業清淨,以自利 

  外:修菩薩道,普度眾生,博學,以充實弘法度眾資糧。

學習四步驟–會、熟、巧、精,熟能生巧,精益求精,要靠勤學。

勤學–勤學苦讀,要忍耐、精進、吃的了苦。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要百倍於人家的努力,才能補足自己天資之不足。

海綿理論–先放空、放下執著,才能吸飽所有的養分。

   

攝事歸理 入真實教    

學習各種法門,都是助道的工具。

佛法三慧–聞慧、思慧、修慧,

  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身體力行,

  歸於自性,保持這念清淨心,

  悟到本性,就是正法住世。

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前五度是事, 

          般若是回歸於理,要開智慧,才能圓成佛道。

心即是佛,但仍需修善、修福德、吃素、持戒···。

禪宗祖師云:通宗不通教,開口便亂道。 

            通教又通宗,如日處虛空。

入海算沙徒自困:不明白心性道理,學再多經律論三藏,仍未解脫煩惱。

太陽在虛空中運行,不留痕跡。

心無罣礙,又能生萬法,就是妙有。

事理元無二,同居大覺中–融通事理,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師父上課   

        

樂在學習的高飛人生–在因地欣學無量法門,

  使自覺覺他的能力不斷提升,

  成就解脫無礙的人生。   

學習–學了之後,反覆練習,直至通透不忘、運用無礙。

高飛–高高的飛翔,喻更上一層樓,有所發揮

      此謂解脫無礙之境。   

   

1. 什麼是學習

   學–自學或受教 → 知 

   習–鞏固知識技能的行為 → 行  

   學:覺也,覺悟所不知也。

       如實了知佛法真理 → 運用在日常中 → 念茲在茲 → 令覺性常存

 

2. 什麼是高飛人生

   學習知識技能 → 為更上一層樓 → 實現翱翔天地自在人生 

   若無佛法的智慧 → 遭逢困境 → 易沉淪不起  

   欣學無量法門 → 自覺–煩惱漏盡 

                   覺他–度眾無礙 → 成就佛道   

   四弘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 煩惱無盡誓願斷 

             生無邊誓願 佛道無上誓願成   

  

3. 為何樂在學習,能令人生高飛

   1. 怠惰不學 局限難進 

   2. 樂在學習 與時俱進  

      醫生熟悉各種處方 方能醫治百病

   

4. 如何樂在學習  

   學習的年齡:1. 年少好學 像旭日東升 

               2. 壯年好學 像日正陽光

               3. 老年好學 像點燭前進  

               學習不看天氣、年齡、心情、地點  

   1. 五明處學 具足方便   

        菩薩行者 自覺覺他 勤學五明 

        內明–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為五明之根本 → 上課專心 誦經清楚  

        因明–邏輯思辯 → 思惟條理清楚 

        聲明–語言、外語 → 口語流暢表達 

        工巧明–科學技藝 → 3C使用熟練 

        醫方明–醫藥衛生 → 防疫知識 

     

   2. 廣學博究 會熟巧精

   3. 由事入理 歸於自性–事理圓融 自在無礙 

        破除煩惱執著 → 淨化自心 

        培養處事能力 → 具足度眾方便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   

     

    

     

第五週 5/13  和合 待人處事的智慧         28人        

   

團隊要和諧,個人要和氣。

   

六和敬法 和合無諍   

道場要修六和敬:六和合

  1. 身和同住–團體動作一致,配合指揮,遵守規矩

  2. 口和無諍–說好話,可規勸,不八卦

  3. 意和同悅–共同理念目標,同心同德

  4. 戒和同修–持戒,守規矩

  5. 見和同解–知見相合,小我尊重大我

  6. 利和同均–道場是常住共有,修行無後顧之憂 

               公司講制度、公平原則 

   

以和為貴 廣結善緣    

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同在道場,有佛緣、法緣、歡喜緣、人緣。

佛法講: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打招呼,結善緣。做事總留後路,退一步海闊天空。

和合,對人以和。

泰和–泰 廣大無邊,和氣、謙卑、和諧

   

   

師父上課   

     

和合–和諧好合,和睦一心,無有歧見、紛爭 

  和–心念和善、和諧無諍

  合–合心合意、團結一致  

智慧–智–明白一切事項 

      慧–了解一切事理 

    

  事理    →         事項     

紛爭不合       處處碰壁 諸事不順 

和合無諍       處處逢源 諸事順遂    

   

和合 待人處事的智慧 

  心中常保泰和,待人處事和諧無諍 

  有了和合的智慧,便能具足眾緣,成就一切善法功德 

   

1. 和合的重要 

   a. 紛爭不和 處處障礙 

      和合–為人處世 根本之道 

      失去和合 諸事難成 團隊分裂 

   

   b. 和合心平 諸事圓滿  

      家和萬事興 和氣能生財 

      心–要和靜定 不起瞋心 

          身體健康 壽命延長 

      與人共事 和合忍讓–團結力量大 團隊有生氣 

   

2. 如何以『和合』 成就待人處事的智慧  

   a. 放下我執 與人和合 

      與人和睦配合 創造更高價值 

      社會祥和 國家安定 世界太平 諸事圓滿 

     * 雁行理論 – 團隊合作 輪流領導 相互扶持 激勵同伴 

    

   b. 行六和敬 和合無諍   

      和同住–行動統一 動作一致 

      和無諍–勿造口業 

      和同悅–意念 理念 共同目標 

      和同修–遵守共同戒律 規則 規定 

      合同解–知見 共識 團隊為優先 

      和同均–信徒供養 由常住統一分配支出 

                公司薪資待遇公平 盈利分紅共享 

    

   c. 對人以和 廣結善緣 

      相逢自是有緣 

      師兄弟 親人 鄰居 同事 朋友 同飛機、車 

        

      中台四箴行 對上以敬 對下以慈 對人以和 對事以真 

        廣結善緣 左右逢源 

        心自平靜 與道相應   

   

開山祖師 

  和諧世界 從開始 

  外境的和合,需靠內心的寧靜、平和    

    

     

      

      

第六週 5/20  為人點燈 明在我前       31人 

   

人身難得 佛法難聞 – 所以要把握機緣,把佛法分享給有緣人

     自利利他,就是菩薩行。        

     

自他兼利行 廣攝諸有情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結佛緣、結法緣、結歡喜緣、結清淨緣。    

  參加法會–結法緣   禮佛、上禪修班結佛緣    

  互道阿彌陀佛結人緣  

四攝法–度眾生四方便法門 

  1. 布施攝–布施助人,自利利他

             助施:幫助他人成就布施功德 

             隨喜功德:隨喜讚歎他人發心

   

  2. 愛語攝–講鼓勵他人的話、讚歎他人 

  

  3. 利行攝–幫助他人,解決欠缺 

   

  4. 同事攝–投其所好,結好緣,陪同作有興趣的事  

   

無緣大慈力 廣大不思議     

布施和助施所得的福報,就像火把無窮盡的傳下去,

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傳越大,

這就是燈燈相傳、光光相照,生命越來越光明。    

佛說四十二章經: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

    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師父上課       

   

為人點燈–利他  +  明在我前–自利   →  菩薩行  

燈–照明破暗的器具 

    此謂人人本具的覺性 

  達磨祖師《破相論》:覺之明了,喻之為燈

明–光明,暗之反義詞

    此謂破除愚痴暗冥之智慧

  六祖壇經:明喻智慧,暗喻煩惱。

為人點燈 明在我前–以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善巧攝受眾生,

     啟發他人的自覺;點亮他人心燈,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

      

1. 什麼是為人點燈

   以慈心,為人點燈 以利行,攝諸眾生 

   令啟發本具智慧光明 去除心中無明癡暗  

   心光–因自覺而朗耀 

   黑暗–因燈明而消散

   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2. 為人點燈–行菩薩道的重要 

   a. 觀眾生苦 發菩提心 

      眾生佛性本具,皆當成佛 

      但因累劫妄想執著,輪迴生死受苦無量 

      以慈悲心 平等心 無畏心 精進心 救度眾生 離苦得樂 

   

   b. 分享佛法 利人利己  

      以一顆利他的心 黑暗中為人點燈 

      自己眼前 隨之明亮 

      分享佛法的智慧光明 點亮有情心燈 

      念念利益眾生 無我無自私慳貪 

      心中一片光明 自己受益無量 

  

   c. 傳佛心燈 正法久住

      佛法 如暗夜中大明燈 令困頓人生找到光明 

      發願 弘揚佛法於全世界 

      令 正法久住 傳佛心燈 續佛慧命 

   

3. 如何為人點燈 

   弘法利生 須行種種方便 

   和光同塵 和眾生打成一片 度眾生出離苦海 

   菩薩廣行四攝法 方便救度眾生

   興四攝法–布施攝 愛語攝 同事攝 利行攝 

   1. 布施攝–財施 法施 無畏施  令眾生歡喜  好樂佛法 

      * 優婆塞戒經:樂施之人得五好 

           1. 終不遠離一切聖人  

           2. 一切眾生樂見、樂聞

           3. 入大眾時不生怖畏 

           4. 得好名稱

           5. 莊嚴菩薩  

   

   2. 愛語攝  → 讚言勸導   結眾生緣 歡喜學佛 信受奉行

        兩舌 → 和合語  歡喜、鼓勵語

        惡口 → 柔軟語  肯定、讚歎語  

        妄言 → 誠實語   

        綺語 → 質直語  

       

   3. 利行攝 → 利樂有情 

 

        身口意行 利益眾生  → 得到眾生 尊敬信賴 → 令其歡喜 信受佛法 

        

   4. 同事攝  → 為善助伴  

        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大慈悲 大智慧 → 同行所好 循循善誘 → 同霑法益 趣入道果 

       

   以四攝法 方便攝受眾生 → 喜受教化 → 捨妄歸真    慧燈長明  

        無私無我            信樂佛法    同成佛道 

   

菩薩,為十方有情而來!

  悲智雙運 行四攝法 點亮眾生心燈 令其覺悟自心 

 

有眾生才有菩薩 進而成就菩薩行 

  利他當中破除己無明 

  燈燈相傳 光光相照 

  明明無盡 熠熠人生  

     

       

第七週 5/27  富貴的真義               32人

     

得佛正法聖慧財寶積聚受用,乃名圓滿真富貴者。 

世俗的財富,都是暫時的,假相。    

      

身心調適 道可得矣   

真正的富貴也離不開世間。

1. 身體健康  佛法說:身安則道隆。安定身心 

2. 心理健康  慈悲心、智慧心來待人處世,心中無煩惱 

3. 福德因緣  廣修福德,轉變未來命運  

             今生富貴,是過去種善因所得的果報 

4. 這念心    清楚明白,能夠作主    

   

澄心息染 性定為貴    

古人云: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心能作主,才是最重要。

養心–修習禪定,化除煩惱 

      檢討反省,

      儒家說: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心量廣大,冤親平等 

      每日打坐、誦經、懺悔業障

   

   

師父上課       

   

富貴的真義

 

富貴–有錢有地位,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朝天子一朝臣

眾生四願不可常保–人身、財產官爵、親友和樂、人意

天上天下 唯獨尊– :眾生本具的佛性    

富貴–指真富貴,即是契悟本具最尊、最貴的佛性

      乃自家珍寶,具足無量智慧、珍寶 

      契悟這念心,才是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寶。 

衣珠的公案

  衣珠–眾生本具的佛性,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不見自家珍寶,始終沉淪生死

  捨離妄想執著,徹見本來面目,重拾自家珍寶 

    * 本來面目–本具的佛性 

 

1. 什麼是真富貴 

   a. 世間富貴 無常幻化 

        財富 名氣 事業 房子–世間人追求  →  求不得苦 愛別離苦  

  

        封棺法語:富貴百年如夢幻 人去樓空愁腸斷 但得當下不生心 碧空依舊明月圓  

   

   b. 出世間富貴 受用不盡 

        佛法薰修 勤修善法 不染著 清淨心現前 無量功德 法財顯發 

        活水源頭 源源不絕 自家珍寶 受用無窮 

        真正 大富大貴 → 離不開世間  

        巧用身外財富名位  廣修眾善  心不貪著 

        世間生滅富貴  成就  出世間不滅真富貴  

   

2. 如何成就真富貴  

   a, 維持身體健康 常常維護 富貴光明 

      燃料–福德  車身–身體  電源–心性 

      戒除惡習 身安道隆  

  

   b. 勤修善法 增長福德

        過去    現在      未來   

        修善    富貴    

              修善積福  事事如意 

        靜則一念不生 動則萬善圓彰 

        廣積福德  改變人生 

         

   c. 修習禪定 明心見性 

      禪定 – 充電  保持寧靜作主 

      修習禪定 化除煩惱 –  染污  清淨  煩惱 → 菩提 

      本具自家珍寶 無量功德智慧 真正富貴人生  

    

      生死證得無上菩提  真正大富大貴  

      人本具的清淨心–人心中的金礦 寶山 

      不斷提升自己 淨化自己 生命就是無窮盡的  

     

     

     

第八週 6/10  堅住正念 隨順覺性              29人 

   

求不得苦–人生始終在貪慾的苦海中。

   

八風起識浪 定慧復本心     

修行學佛的目的:讓這念心清明、靜定,不隨境轉。

宋蘇東坡: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八風–稱、譏樂 –八種境界風     

          稱讚 名譽 利益 快樂 : 四喜 

          譏諷 毀謗 衰敗 憂苦 : 四悲 

修禪定–這念心睹境不動,如如不動,能作主   

   

不動澄濁流 萬法皆實相    

這念心本自具足一切智慧、功德,只因妄想、塵勞覆蓋,

    使得智慧、功德、神通不能現前。 

修行如澄濁水,心先不動,不起波浪,才能沉澱。

  化掉泥沙,永斷無明,斷掉煩惱、習氣。 

修行有事有理,悟了道理,還要在事上用功,檢討反省、誦經、

    打坐、聽經聞法、修六波羅蜜····, 

    藉善法來滋養這念心。 

    面對任何境界,都要提起覺性、作主、不打妄想,

    就能與道相應。

    

    

師父上課   

    

什麼是堅住正念 隨順覺性

堅住:不鬆懈、不動搖、安住 

正念:心不散亂、意不顛倒  

      這念心清楚明白 寂然不動

隨順:依從、不違背 

覺性:靈知靈覺的這念心 

      離一切迷妄之覺悟自性 

      眾生本具的佛性 –藥山禪師:雲在青天水在瓶,意是現成的   

堅住正念 隨順覺性:修行要時時保持清楚明白、

    不打妄想的這念心;始終不離當念,了了分明,

    不迷糊顛倒。   人在哪裡 心在哪裡 , 始終保持這清淨心 

                   中道實相 二六時中 保持覺性存在      

     

   

    

堅住正念 隨順覺性 的重要  

1. 一念不覺 煩惱叢生 

   

   

2. 安住正念 道業得成 

   正念猶鎧甲 面對境界 守護三業 不令違犯  

   覺性如統帥 動靜閒忙 惺惺寂寂 一念到底  

                       清楚明白 如如不動   

   不隨波逐流 道業必成就       

    

如何練就 堅住正念 隨順覺性 的功夫  

1. 八風不動 時時作主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 

   稱譽利樂 譏毀衰苦 八風 

   不隨境轉 心念不動 煩惱止息 

   轉煩惱為菩提 

 

2. 修習止觀 定慧等持 

   如澄濁水 貯於淨器 靜深不動 沙土自沉 

   修習禪定 保持不動 煩惱沉澱 

   清水現前 修觀返照 觀空破執 回復清淨 

 

3. 修中道實相觀 

   契悟實相 這念心保持 清楚明白 處處作主 

   觀–注意心 警覺心 時時存在 

       不起妄念 始終作主 

   惺惺寂寂 不落兩邊 喜惡兩邊 愛恨兩邊 

   

道–清淨心,自性本具 不外求,是現成的  

    人在哪裡 心在哪裡 ,與相應  

 

惟覺安公老和尚:

   眼珠生在眼睛內 契此名為上上機   82.4.25

   為上根機之人  

   

隨順覺性–這念心,不想過去、現在、未來,

          不打瞌睡,保持清楚、明白,又能作主。   

     

第四期課程,在此功德圓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