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知足  .jpg - 網誌用的圖片

 

    

    

 週別  日期            主題                    中台山月刊 期別  頁數     

第一週 6/28  學佛,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221期 P33-48 

第二週 7/5   善自調御入真道                    第234期 P17-36 

第三週 7/12  威儀具足 身心自在                 第264期 P24-38 

第四週 7/19  清淨口業 和氣增輝                 第217期 P23-41 

第五週 7/26  人生導航—戒定慧                  第230期 P25-38

第六週 8/2   常念知足 安隱無憂                 第266期 P18-33 

第七週 8/9   恭敬一切 人生更和諧               第226期 P21-43 

第八週 8/16  方寸之間天地見                    第228期 P25-43 

第九週 8/23  線上團參                   

     

     

..................................................................    

第一週 6/28  學佛,成為更好的自己      82人     

     

修行學佛,就是向佛學習。身、口、心。

普賢十大願:常隨佛學。六波羅蜜;戒、定、慧。

身–四威儀,修善斷惡,持戒清淨。

口–口業清淨,多講好話。

心–契悟菩提心,解脫境界,時刻任心自在、堅住正念。

   

無住無求 心自寧一 

佛法:事及理 

  事–福德,外面的三寶,佛、法(經、律、論)、僧 

  理–菩提心,藉由外在三寶,啟發自性三寶。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四十二章經: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

靈知靈覺是自己的本心,不清淨,是眾生;清淨,是菩薩;

    完全清淨,就是佛。

佛者,覺也。覺察、覺照、覺悟。

   覺察–一起煩惱就知道   覺照–起煩惱,把它看破、化掉 

   這就是 自性佛。

六祖壇經: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  

          後念離境即菩提。

三十七助道品: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

                      已生惡念令消除,未生惡念令不生。

金剛經: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返照自心,時刻覺察、

     覺照、覺悟。保持一念清淨心。

六祖壇經: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堅住正念,隨順覺性,

      自性佛存在。

   

三業淨化 惺惺寂寂  

常隨佛學,身口心清淨。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以佛心為己心,以佛行為己行。

  菩提心、慈悲心、恭敬心、柔軟心、謙卑心、無我心、孝道心,

     知恩心、感恩心、報恩心、精進心、無為心。

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

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有定力、有智慧。

動時,生善念、說好話、修善行。

古德云:一乘任運,萬德莊嚴者,諸佛之法界。

一乘–時刻不離當念,如如不動

起萬行因花–以萬行之因花,莊嚴無上佛果, 

    修而無修,達解脫境界。

   

   

師父上課   

   

學佛  →  成佛   佛性 覺性 

  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煩惱分分斷 真如分分現 → 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學習 覺悟 

佛–佛陀耶的簡稱,覺者,覺悟真理的聖者 

變得更好 自利利他 人生更光明

 

1. 學佛的意義   

   覺性起用 → 覺察 覺照 覺悟 → 佛智現前 

               破除妄想執著  

               學習佛 在因地的修行

   

2. 何以學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取乎法上 得其中 

   佛 三覺圓滿聖者 自覺覺他  覺行圓滿  

   1. 學佛知見 轉迷為悟  

          惑  →  業  →  苦  →  眾生輪迴  →  惑 

         煩惱    造作    果報   

      佛性本具 緣起性空 因緣果報 

     

   2. 自覺覺他 究竟圓滿 

 

   1. 學佛知見 轉迷為悟 

      修行學佛  學佛知見  覺性起用  

                返照自心 改惡行善 三業清淨 

                解脫煩惱 離苦得樂 

      * 四祖道信大師:快樂無憂 故名為佛 

   

   2. 自覺覺他 究竟圓滿 

      依理起修 提起覺性 覺察覺照 

               行住坐臥 像佛形儀 

               三業清淨 具佛戒律 

               寂照一如 得佛受用  

               慈悲利他 助人覺悟 究竟圓滿 解脫自在 

  

 

3. 如何學佛 

 

   

  1. 追求真理 邁向覺悟  

     效法佛陀 追求真理 落實佛法 自利利他 覺悟人生  

       

  2. 常隨佛學 清淨三業  

     學佛的身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持戒清淨

              具四威儀 自護護他  → 菩提大道    

     學佛的口 無口四過(惡口 兩舌 綺語 妄言) 常言善語 

              愛語攝眾 正語利他 → 解脫煩惱   

     學佛的心 堅住正念 隨順覺性 → 契悟菩提心  

        慈悲心 恭敬心 柔軟心 謙卑心 感恩心 精進心  

        * 最後 歸於無心 以佛心為己心  

     

  3. 福慧雙修 兩成足尊  

     福德–廣植福德 以為資糧→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教理–薰修佛法 以定知見→

           佛法如甘露 除熱得清涼 一心應善聽 能滅諸煩惱

     禪定–修習禪定 以明心性→ 若人靜坐一須臾 

           勝造恆沙七寶塔 寶塔畢竟化為塵 一念淨心成正覺   

     三環一體 成就福慧莊嚴佛果

     

  4. 覺性起用 於日常中 

     覺的三部曲 

     覺察–發現煩惱 → 關照心念 覺察煩惱 

     覺照–對治煩惱 → 依佛知見 照破煩惱 

     覺悟–回復清淨 → 保持正念 隨順覺性 

 * 修行 就是 淨化改變自己的念頭,自己的頭。

   

   

  

...................................................................    

第二週 7/5   善自調御入真道           80人 

   

調御:調整,控制、駕馭,現代講管理,企業管理  

對象:人–智慧、品行、個性

      財務,要有方法、計畫    

    

調心御根 入道之基 

情緒管理,心念管理,修行就是要管理自己的心,

   做到了就是調御丈夫。

調心不起–不起心動念:1.有智慧 2.能作主 3. 能覺察、覺照覺悟   

          最高境界–無念 

調口無過–不惡口兩舌妄言綺語

調身不犯–不殺淫  

使三業清淨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生滅滅已 即至彼岸 

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要時時反省,念念分明,

  處處作主,安住這一念智慧心、不動心上。   

知道這念心是佛,心即是道,覺性是佛、是道,

  煩惱來了要調御、管理,在心地上安住用功。

六祖大師:菩提自性,本自清淨–講體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講用 

   清淨心本來就有,妄想心是自己心生分別出來–要調御管理 

佛法就是要悟到這念心,悟心本具、悟心空寂。

悟了以後,安住覺性、隨順覺性,隨拈一法都是佛法。   

不起凡夫汙染心,即是無上菩提道。

保持三業清淨,這就是正知正見,就是佛法。     

   

   

   

師父上課   

   

凡心、佛心,差別就如同初一到十五的月亮   

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煩惱覆故不能得見。   

   

善:好好地

調:調整、調伏 

御:控制、駕馭 

    管理,此指心念的管理 

真道:真實之道、解脫聖道 

      滅苦之道,實是真道 

     惑   →   業   →   苦   ↙  

    煩惱      造作      果報

         貪瞋癡   眾生輪迴   

善自調御入真道–修行要好好地調伏身口意三業,

    令清淨無失,即能與解脫聖道相應。    

   

   

1 為什麼善自調御得入真道 

   1. 不自調心 背而馳 , 道–清淨心  

        凡夫妄念 難調難伏 –攀緣外境 迷失自心 流轉生死 

    

   2. 調心御根 入道之基  

        修行 –管理自心 收攝六根 不染萬境 覺性存在 

               與道相應 → 清淨心 

        真正做到了,就是調御丈夫。 

     * 佛教遺經:此五根者,為其主; (眼耳鼻舌身

                 是故汝等,當好制心 

        時時返照三業清淨 → 解脫自在 智者 

                                

                         → 流轉生死 凡夫  

                            

2. 如何善自調御入真道   

   

   1. 調伏三業 回復清淨    

      調身不犯 

      調口無過  →  回復清淨  →  與相應    

      調心不起                  ( 清淨心 ) 

     

    * 非禮勿視、聽動 

      身–反躬自省 調御自身 不犯殺生 – 健康

      身業清淨                  偷盜 – 財富 

                                邪淫 – 家庭  

      

      口–檢討反省 調御己口 不犯惡口 兩舌 妄言 綺語 

      口業清淨                   

           

      心–管理己心 不縱心念

                    → 有智慧:智慧觀照 妄想賊人 離妄顯真 → 安住真心

      意業清淨      → 能作主:清楚明白 心不隨境 指起善念 → 無念 

                        * 以善捨惡 以捨捨善 保持無念 

                    → 覺三部曲:覺察煩惱 照破煩惱 回復清淨 → 覺性存在

                                 覺察     覺照     覺悟   提起覺性

      覺性本具 → 調治管理 回復清淨 → 寂滅解脫 

 

   2. 安住本心 究竟調御   

      安住覺性 菩提自性 本自清淨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頓悟法門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無垢無染著 是真調御師。 

     

     

...............................................................     

第三週 7/12  威儀具足 身心自在            93人

      

學佛的心–開悟契悟這念心

學佛的口–講說佛法,真諦、俗諦、中道第一義諦,接引眾生 

學佛的身–具足威儀 

   

行住坐臥 具足威儀 

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落實四威儀,身口意三業就與定相應,

  無為法、菩提心、空性、覺性相應。

四威儀在靜坐、早晚課誦、日常生活中養成。 

行如風–行走像微風,輕、自在、不放逸、不散漫。

立如松–站立、屹立不搖,癢不抓。  

坐如鐘–靜坐時不動,端身正坐。

臥如弓–右側臥,吉祥臥,血液從心臟到肝臟,最順暢。

             

落實威儀 三業清淨 

兩眼內視、兩耳內聽,依據戒行、律儀來養成習慣。

人在哪裡,心在哪裡,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透過外在的威儀來定心、淨心,

再清淨我們的身口意三業。 

   

   

   

師父上課 

   

威儀–行住坐臥應有的威德和儀則

      此指『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四威儀

自在–心離煩惱繫縛,通達無礙

威儀具足 身心自在–行住坐臥時時觀照,

    合乎法度,三業清淨,就能不被煩惱繫縛,通達無礙。

 

1. 為何具足威儀得身心自在 

   1. 威儀具足 自利利他 – 菩薩行 

      自利–保持威儀,安定身心  

   威儀細行 → 定心淨心 由外而內 淨化三業 → 與相應 

                                             清淨心  

      利他–具足威儀,攝受眾生 

            威以德顯,非勢力之威也; 

            德以行表,非詐現之儀也。 

   真正威儀 → 內德外顯 清淨莊嚴 攝化眾生 起信修行 → 令入佛道      

   

   2. 不具威儀 自妨害他 –君子不重則不威 

      不能莊重 –沒有威德 人不敬重  

      身心散亂 –令他譏嫌 壞人善根 

   * 四種鳥  

     1. 聲音美妙 形體醜陋 –不具威儀 能聞法受持 

     2. 聲音悅耳 形體好看具足威儀 精進聞法受持

     3. 聲音刺耳 形體醜陋 –違犯禁戒 不聞法不受持

     4. 聲音難聽 外形出色具足威儀 不能聞法受持

   

2. 如何具足威儀 

   1. 行住坐臥 覺性存在 具足威儀 身業清淨 內外相資 

                        心亦清淨 遠離垢染 自在無礙 

      四威儀行–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日用養成;人在哪裡,心在哪裡 

      a. 行如風 不浮躁–身體正直 不左顧右盼 不東摸西摸 

                                 鞋履不拖地 行步步傷蟲 

                        輕風徐拂 不吹颱風 – 自在安詳  

      b. 立如松 不掉舉–身軀挺直 不輕浮搖擺 不歪斜站立 

                                 不站三七步 不倚壁靠桌  

                        蒼松直立 不散不鬆 – 安穩自在 

      c. 坐如鐘 不放逸–身要放鬆 不得隨便 心要專注 不得緊張 

                        端身正坐 不翹腳抖腳 不前傾後仰 

                                 不左右歪斜 不癱坐沙發  

                        大鐘不動 不是鬧鐘 – 靜謐ㄇ一ˋ安定 

      d. 臥如弓 常作主–右側而臥 如法安住 身心安穩 

                        仰臥:修羅臥

                        覆臥:惡鬼臥

                        左脅臥:貪欲人臥  

   

   2. 觀照三業 內外一如 –隨所住處常安樂 

          觀照三業 不違因果 六根清淨 

          穿衣吃飯 言行舉止 覺性存在 

          由事到理 三業清淨 內外一如 

 

3. 威儀具足 身心自在   

                      

      威儀細行   心對萬境     

        磨練自己   作主清楚

     行止如儀 內外一如 無放逸散漫  

     與菩提心 覺性相應 

     身心清淨自在 能攝眾入佛道    

     

調攝身心   威儀   重要行門 

         定心淨心

  威儀   保持正念    時刻      

  戒行   心無散亂    觀照   

         身不妄動  

        持守這念心     

     得佛法益 自利利他    

     

開山祖師法語   

    養成好習慣,行住坐臥能作主,自然具足威儀,

擺脫因為懈怠、散亂種種習氣影響,才是真正的自在。 

    

   

     

................................................................      

第四週 7/19  清淨口業 和氣增輝          86人

   

勿說四眾過–口業四過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口業四過 

  1. 惡口–粗話

  2. 兩舌–挑撥是非

  3. 綺語–穢言穢語

  4. 妄言–假話空話  

   

口離四過得善利  

佛法說自利利他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要先端正自己 

儒家講仁、義、禮、智、信

受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意業清淨–心不起貪瞋癡 

口業清淨–口不四過 

身業清淨–身不造殺、盜、淫   

1. 如來因地口業清淨,具足種種功德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2. 如來有上味相,口裡有甘露味,吃甚麼都是最好吃的。

3. 如來有廣長舌,佛說法盡虛空、遍法界。

犯口過,受惡報

  1. 口臭  2. 說法沒人信 

      

讚歎隨喜心清淨

不喜讚歎,反而潑冷水,暗箭傷人–造口業 

化解口業不清淨–多讚歎、隨喜,以去除慳貪、吝嗇。   

隨喜功德 

  1. 稱讚如來功德–稱讚如來

     口業得清淨,是最勝增上緣 

  2. 見他人善行、受三皈五戒、發心布施供養 

     要心生隨喜,歡喜讚歎

  3. 發讚歎願,以轉識成智、以清淨身口意三業

     最終成就如來種智。 

     

     

      

師父上課     

   

      

清淨–離惡行之過失,離煩惱之垢染。 

      惡口 說謊 瞋心 疑心 

和氣–態度溫和可親,和睦融洽。

清淨口業 和氣增輝– 

遠離口四過,即能與人和睦相處,帶來更光明的人生。    

      兩舌 惡口 妄言 綺語   

      

    如是因   如是果   

  過去    現在    未來   

     →     

             →  

     

1. 清淨口業的重要   

   a. 口業清淨 諸事順遂 

   b. 口業不淨 自招殃禍 

        

                          

          殺     兩舌     貪  

   十惡   盜     惡口     瞋   

          淫     妄言     癡   

                 綺語  

      

   惡口熾然 燒無數世         

      貪瞋癡  惑   →   業   →   苦   ↘ 

         ↗  煩惱      造作      果報     

          ↖         眾生輪迴          ↙  

     

  口業不淨 → 人不喜聽 人不信受 為人謗欺  ← 自受惡報     

              諸多障礙 後世貧醜

      令人生惱     自損福德    道不相應     

     

 

  遠離四過 → 令人喜歡 得人信賴  ← 清淨功德      

              為人尊重 持咒感應

           未來能感如佛之清淨梵音聲    

     

    

2. 如何清淨口業 

   a. 離口四過 淨化口業 

   

      1. 不兩舌 說和合語     

  過去        現在         未來   

  兩舌  →  眷屬乖離

挑撥離間    親足弊惡    

搬弄是非    說和合語  →  眾人愛敬

            止息諍論      和諧安樂    

   

      2. 不惡口 說柔軟語  心常柔軟     

  過去        現在         未來   

  惡口  →  常聞惡聲

粗言惡語    言多諍訟    

刻薄    講柔軟語  →  音聲悅耳

  ㄌ一ˋ    愛語讚歎      言盡愛樂    

   

      3. 不妄言 說誠實語       

  過去        現在         未來   

  妄言  →  被人毀謗

 說謊話     為他所誑    

欺騙他人    說誠實語  →  信受其語

            不覆過失      諸事易成   

     

      4. 不綺語 說質直語       

  過去        現在         未來   

  綺語  →  言無人信

想入非非    語不明了    

取笑他人    說質直語  →  常為人尊

散亂無益    進退有據      人皆信受 

     

小結:淨化口業 當調自心 

      修己以清心為要 涉世以慎言為先 

      

  保持覺性 → 只說善語 知過改正  ← 一團和氣      

              守口攝意 廣結善緣

     

   b. 常言正語 自利利他  

            宣揚佛法   正法久住 

常言正語 → 起敬信心   饒益有情  ← 菩薩行   

  正知見    不生顛倒  

  正思惟 

      

   c. 稱讚如來 隨喜功德 

              因地行持  隨喜讚歎 

稱讚如來   → 圓滿果德  眾生善行   

普賢十大願              助他行善   

             最勝增上緣  

      

3. 清淨口業 和氣增輝    

   口業清淨 → 遠離是非 廣結善緣 遠離鬥爭 

               為人信敬 處世無礙 利樂有情 

   人人和樂 處處和諧 善緣具足 人生光明 

   良言一句三冬暖 惡語傷人六月寒  

   保持覺性 → 口出善言 令人歡喜  

               口出惡言 令人生惱 

               善轉惡語 口業清淨  

               稱讚如來 隨喜善行   

   和合融洽 光明人生 

    

開山祖師法語   

    時常讚歎他人,不毀謗他人,

口業清淨,即是口業自在。

 

    

   

...........................................................     

第五週 7/26  人生導航—戒定慧       93人 

 

      

三界火宅,何由出離?孰能導航?   

以戒捨惡,定息妄心,慧開妙解,洞察萬法。

戒定慧三學為導,耀如火炬,渡海舟航,直抵彼岸!

 

楞嚴經云: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修行想要成道證果,必須先從持戒著手。

小乘–戒定慧,依次第修持。

大乘–這一念心,即戒、即定、即慧。

兩者,都以戒為根本,持戒清淨就能成道證果。 

   

修善斷惡 勤策三業漸入道      

戒–別解脫,每持一戒,就能別別得到解脫。

持戒清淨,就能度脫生死之流,成道證果。

若能持戒清淨,同時修定、修慧,這念心具足戒、定、慧,

當下就能解脫

佛陀成道最初十二年間,大眾清淨,沒有違犯,所以未曾立戒。

告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略戒、略教。

善–世間善、出世間善、假觀善、真空善、中道實相善。

智慧,才能知道眾善奉行,修一切善、無善不修。    

修了善法而不執著功德,這念心像一潭止水,清楚明白、如如不動,

心才能定下來,安住不動。   

 

諸法從心 具足三學常寂光      

六祖大師云: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善法、、惡法都是自性的作用。

自性清淨,產生出來的法就是清淨。  

十法界當中就是一個心字,一切萬法不離自心,都是自性的作用。

明白這念心性,才是真正戒定慧法。

    

心地無非自性戒–當下這念心歸於心地,不生是非,就是戒。

    能夠直下承擔,這念清淨心當下就現前。

    只要有是與非,這個心始終在善惡兩邊,無法安住。

    只要不起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

    這念心就是無非,心就是光明。

    時刻在這地方返照、安住,這就是自性戒。

   

心地無癡自性慧–眾生都是隨順無明,不知隨順覺性。

    隨順覺性,就是慧,否則就是癡。

    無論順境、逆境,這念心都能作主,就是自性慧。

    若能時時刻刻、日日夜夜、歲歲年年都能作主,

    這智慧就放大光明,就是真正智慧。

 

心地無亂自性定–眾生的心始終不知足,沒完沒了,心就亂掉。

    若能看破、放下,心自然不亂,因自性本來就具足定。

    心中有無明,外面有八風,地獄五條根,五塵,所以心會亂。

    唯有看破、放下,心自然就會定下來。     

   

心是主導者–這念心迷了,就是萬惡之源 

            這念心覺悟了,就是功德之母

要時刻返照,念頭一動,立刻照破,

這就是在心上持戒,達到沒有妄想、顛倒,

安住在正念,時刻定慧等持,保持清楚明白、作主,就是慧。

這念心具足定力、智慧–

   金剛經 無住生心 

   禪宗 本來面目 

   淨土宗 無量壽佛 無量光佛

   就是 十方諸佛的法身 

這念心具足戒、定、慧,這就是道–道共戒、定共戒

   道當中有戒,定當中有戒。

依照此道理用功,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

   由事到理,從方便到究竟,這一生就能得解脫。 

   

   

師父上課   

 

導航–引導正確的位置和方向    

戒–戒律 定–禪定 慧–智慧 

學此三法可達無上涅槃,故稱三學,三無漏學

楞嚴經: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人生導航–戒定慧:以戒律、禪定、智慧為修行依據,

      即能引導我們邁向光明、解脫的人生。  

    

1. 什麼是戒定慧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戒:防非止惡  戒是正順解脫之本  

         持守戒律:斷惡 → 斷除惡業 → 解脫煩惱   

                   修善 → 修一切善 → 三業清淨   

                   與菩提心相應 

   定:六根涉境 心不隨緣  

         六根 :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接觸   

         六塵 :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心不攀緣 不起分別 不生執著 

         人在哪裡 心在哪裡  

   慧:心境俱空 照鑒無惑 

         心念 境界 般若智慧 – 皆空 

         透徹諸法事理 照破妄想執著  

   三學之頓漸修持  

       小乘漸修–次第修持

                 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大乘頓悟–當下即是 

                 一心即戒、即定、即慧 

       

2. 為何戒定慧 可為人生導航 

   a. 三無漏學 解脫之本 

      勤修戒定慧 → 息滅貪瞋癡 → 化除煩惱 解脫自在 

      三事具足,能殺煩惱賊 : 戒為平地  禪定為快弓  智慧為利箭 

   b. 三學不具 道業難成  

      定 慧 – 離苦得樂 

      以戒為師 – 斷一切惡  

    沙彌律儀要略述義:

      離戒修定慧–名外因

      離定慧修戒–名天因 

      三學具備–是成因 

    道安法師:世尊立教法有三:戒律,禪定,智慧。

              斯之三者,至道之由戶,泥洹之關要。 

                              大門  涅槃  關口   

3. 如何成就戒定慧 

   a. 以為師 遠離諸惡   

      以戒為師 五戒 十善    別解脫戒  

        斷惡  諸惡莫作  三學圓成   

        修善  眾善奉行  解脫煩惱  

        淨心  自淨其義 

              是諸佛教 

             七佛通戒偈  

        道在紅塵鬧市修 全憑五戒作根由 

      殺生戒除慈心大 不貪財物廉潔優

     不貪性清淨 葷酒永斷性長流

      欲學長舌莫妄語 成佛不須出世求    

        十善   身三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口四  不兩舌 不惡口 不妄語 不綺語  

               意三  不貪 不瞋 不癡  

      

   b. 攝心在 心自澄明  

      修習止觀法門 

        止 止息妄念–誦經、打坐(數息、觀息) 

        觀 正見思惟–因果、空性、佛性  

                     觸物起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覺察到怒火–將注意力轉移至 專注觀察呼吸 

                    或念佛號,止息惡念、妄念 

      * 思惟因果之理–正思惟,三世因果 

                      知因識果,不令瞋心相續造作  

      * 思惟空性之理–正思惟,緣起性空  

                      了達諸法空性,

                      不隨順緣起假相和念頭 

      * 思惟佛性之理–正思惟,佛性本具 

                      正信瞋念虛妄、佛性本具 

                      隨順覺性,不理會瞋念 

           

   c. 聞思修 照破煩惱  從聞思修 入三摩地  

      聞–聞法聽佛  

      思–依法思惟  

      修–實踐履行   

      

   d. 自性清淨 圓成三學   → 安樂彼岸  

      戒 心地無非自性戒–以戒為師 止惡修善  

         當下這念心 不生是非 

      定 心地無亂自性定–收攝心念 不染萬境   

         當下這念心 不散亂顛倒 

      慧 心地無癡自性慧–聞思修慧 洞察真理       

         當下這念心 清楚作主 

  

  修行 心  以捨惡 息妄心 開妙解      

       念無念念 行無行行 言無言言 修無修修 

       事 → 理   方便 → 究竟 

       解脫人生   

   

開山祖師法語   

    持戒不清淨,心就不清淨 

所說的話、所做的事就不清淨;

身、口、意不清淨,就是煩惱、就是生死。

如果持戒清淨,同時又修定、修慧,

這念心具足戒、定、慧,當下就能解脫。

 

    

...........................................................   

第六週 8/2   常念知足 安隱無憂         85人

     

      

經云:有求皆苦,無求即樂。 

佛說八大人覺經: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

    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要常觀照,覺察自己這念心。

經云:心是惡源

  

多求多惱 知足常樂   

古德云:有一些些,還有一些些。

求不得苦:所以有求皆苦。

人心比天高:所以欲求不滿,沒有滿足的時候。    

   

安貧樂道 心地用功    

古德云:人貧不是貧,心貧實是貧;

        人貧能養道,是為貧道人;

        心貧無智慧,墮入惡鬼身。    

人貧–心要安貧,心中具足一切功德、智慧,

      清涼自在,真空妙有,真如法性,

      能生萬法,為法中之王,是真富貴。

安貧樂道–道:寂靜無為;心中要空、淨、定、明、安,

              沒有妄想、顛倒。 

在心地上用功,要看破、放下。

守住這念心,一念不生,了生死。

古德云: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佛法以心為根本,在這念心上淨化、安住,

    這樣修行最實在。 

 

   

   

      

師父上課   

   

知足 – 知道滿足 安於現狀 

安隱 – 同 安穩,安然穩定、自在  

     

    

1. 常念知足的重要 

   

   a. 不念知足 匱乏常憂–天高不算高 人心比天高   

   

  不              始終匱乏    為物所役 

  知 → 欲求多 → 患得患失 → 迷而不知 → 受苦無量  

  足              煩煩惱惱 

  者  

     佛說八大人覺經: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

   

   b. 常念知足 富樂安隱 –  真正的 富貴、自在        

             不起多求之念    心境安定 不為物役  

 知足之人 → 了達清淨本具 → 見自珍寶 不向外求   

     妙法蓮華經:衣珠喻 ,富人贈衣,內藏珍珠,窮人不知,仍處貧窮。 

     

2. 如何行知足法,得安隱無憂 

   

   a. 常行少欲 離諸憂畏  – 般若觀照 看清真相  

 佛遺教經:多欲之人,為求利故,苦惱亦多。 

   

     眾生的苦 ← 貪著五欲   財色名食睡  

                            色聲香味觸   

             世間法    不貪求未有之物 能捨離所擁有物  

     少欲 →        →  

             出世法    捨離 / 不執 有為法 肯定佛性即無價珍 

                        覺察 起貪念否     肯定 自性家珍 

     少欲行 練習作主 →               →  

                        覺照 五欲無常     淡泊 化除五欲追求    

                  ↖         ←                  ↙   

       

   b. 知足感恩 樂於分享 – 得之於人者太多 出之於己者太少  

 

                             珍惜擁有  

       貧窮 ← 貪心  知足 → 知恩感恩 → 愉悅安隱     

                       ↑    內心豐盈        ↓

                          ↖    ←      ↙    

                歡喜付出 

  心寬天地寬 → 樂於分享 → 恆思利他 → 心靈富足       

          ↑    廣結善緣                    ↓

              ↖    ←                 ↙

   

3. 知足樂道 安然自在 – 心安茅屋穩 性定菜根香  

                    空性 / 放下    捨有所求心 超越相對相 

  心安 心淨 心定 →             →                      → 安住覺性

         ↑         因果 / 提起    隨因緣運轉 修善不執善      ↓

               ↖               ←                        ↙

     

無盡欲求迷己 煩惱縛不自在  → 少欲知足 遠離憂惱 

淡泊五欲 不為物迷 知足感恩 樂於分享 安住此心 一切現成 

知足樂道 無入而不自得    

    

開山祖師法語  

    如果能夠知足,會對每個人都懷著知恩、感恩、報恩的心,

生活就會充滿了希望,充滿了快樂。   

    

     

........................................................    

第七週 8/9   恭敬一切 人生更和諧        93人   

     

     

眾生皆有佛性,所以要尊重每個(人的)生命、人格。包含萬物。

恭敬心–對上以敬。

恭敬心,可化掉疑心、慢心,妄想、顛倒,消除業障,增加福德、智慧。

   

處世以和 敬人愛物      

慈悲心–對下以慈。

以慈悲心對晚輩、萬物。

佛經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世界和平、社會詳和。 

仁民愛物,慈悲心從人到動物、植物。 

慈悲心,使身心平靜、健康。 

家和萬事興,家庭和樂,擴展到社會和諧,世界才能和平。 

   

了性平等 入真實道   

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不輕視眾生–汝等皆當成佛,還禮拜下去。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皆有佛性,覺悟,眾生就是佛心,

    所以當禮敬、尊重。 

釋迦牟尼佛 上半夜 悟四諦 證阿羅漢 

           中半夜 悟十二因緣 證緣覺果 

           下半夜 睹明星,大徹大悟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能看的這一念心,人人都有。

六祖壇經: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

          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佛者,覺也。

心當中自性佛:覺察煩惱,覺照–照破化掉煩惱,最後覺悟。   

金剛經: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自性佛

保持這一念清淨心,保持正念、堅住正念、隨順覺性。   

楞嚴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頓悟自心,直了成佛。 

   知見無見–只有絕對的知,不起第二念。 

   知見立知–沒有安住正念,又生出三個細的煩惱。 

自性佛住世,菩薩行–護念這念心,不起貪瞋癡慢疑,

    念念分明,處處作主,時刻不離當念。

 

     

   

師父上課     

    

 

   

恭敬–自謙而尊重禮敬於他人 

和諧–和睦融洽   

恭敬一切 人生更和諧–待人處事謙恭有禮,

    平等尊重一切人,人生就能更和睦融洽。    

     

1. 如何恭敬一切 人生更和諧 

   a. 不知恭敬 處處障礙  

          無善互動   慢   增長煩惱

          不敬他人  我執  障蔽智慧 

          衝突爭執        與道相違  

             橫結惡緣 諸事難成  

   

   b. 恭敬一切 和樂融融 – 敬人者 人恆敬之  

          不耐傾聽               專注聆聽  

          習慣插話  傲慢   恭敬  適時回饋    

          漫不經心               慈悲待人  

          敷衍了事               對事以真   

             肯定自他    →   互敬互重 

             消弭對立         和諧人生  

    

 看待 自–他 優缺點   →  肯定 自–他 佛性  

                        優點     

    見賢思齊←不以為然   ∣  自我膨脹→虛懷若谷 

他.......................∣.......................自   

    寬容其失←放大缺失   ∣  深陷盲區→自我省察 

                        缺點    

      

2. 如何行恭敬法 讓人生更和諧 

 

   a. 肯定佛性 平等恭敬  

                  和樂融融   

 肯定眾生   佛性本具 ← 待人接物     謙恭心    

            平等無二 ← 進退合宜  

                  皆大歡喜

    

   b. 身口意業 落實恭敬  –  十住毘ㄆ一ˊ婆沙論     

         身  尊重禮拜 迎來送去 合掌親待  

   恭敬  口  以佛法教化眾生    

         意  念其功德 尊重其人   

     

 1. 意業恭敬 – 念其功德 尊重其人

              見人長處  在聖不增 在凡不減    

    謙和之心  效法學習  提起覺性 無有輕慢  平等法界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 身業恭敬 – 尊重禮拜 迎來送去 合掌親待   

                應對進退  

    禮敬一切 → 謙恭有禮 → 和諧無諍    

                恭敬供養    

     

    禮敬三寶  以恭敬心禮拜 除憍慢 我執  

              去一分憍慢 長一分福慧   

   

       對長輩 感恩跪拜  恭敬親待  

     

 3. 口業恭敬 – 以佛法教化眾生  

                    和合光明    

                          悟佛性本具 

  不忍眾生 → 以法化眾 → 修菩薩萬行 → 無上佛果      

  枉受輪迴                自利既利他  

                    燈燈相傳     

     

 小結     

              平靜安定  

  身口意業 → 三業清淨 → 由事到理 → 修德有功  

  常行恭敬    煩惱銷融                性德方顯   

         成就清淨 祥和法界    利他自利        

     

              深信含生佛性本具      含生:眾生  

                人生一團和氣 

                  敬上謙下   

    虔敬之心  →  三業恭敬 → 四海之內皆兄弟  

                  敬人人敬     

                 法界同安樂  

   

開山祖師法語  

    有一分恭敬心,就能消除一分業障,

增長一分福德和智慧;

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業障,

增長十分福德和智慧。

       

     

   

.........................................................     

第八週 8/16  方寸之間天地見            84人 

     

     

世及出世間,一切由心造,猶如工畫師,巧善皆成就。

成也由心,敗也由心,一念回光,無限寬廣,

方寸之間,洞徹天地。

   

佛經云: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這念心能生萬法,心與法,彼此相應。

心隨境轉,一生痛苦,落入輪迴。

   

法唯心現 無別自體      

我們的心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能載舟–這念心有正念、智慧、慈悲平等知因識果人生光明。    

水能覆舟–知見錯誤追逐名利財色起貪瞋癡造殺盜淫

          醉生夢死喪身失命。    

佛經云:三界唯心。成佛、成魔,都是這念心。    

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迷即眾生,覺即菩提。

迷–這念心有執著煩惱無明。眾生境界

覺–這念心知道要化除煩惱。菩薩境界    

   

凡聖等相 隨心迴轉 

十法界: 

四聖位–聲聞果 緣覺果 菩薩果 佛果  

六凡–天 人 阿修羅 畜生 餓鬼 地獄 

古德云:三點如星相,橫鉤似月斜,

        披毛從此得,成佛也由它。   這念心 

這念心跟哪個法界相應,就呈現那地方的果報。   

   

法所說的輪迴有事有理。

理上說,眾生的心從早到晚都在輪迴當中。    

餓鬼–貪吃,畜生–貪色。

轉念:趕快修菩薩行,一切男女眾生都是我的過去的親眷,

      起大悲心,早點成就佛道,啟發佛智慧來普度眾生。

      安住六波羅蜜上,變成菩薩。 

      修行,要在這念心上修。明心、契入佛性,

      安住無為心、安住中道實相。  

六祖壇經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

    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這念心不住善惡兩邊,契入菩提妙明真心,

    住到中道實相、大乘心上。 

屠夫請法,法師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緣起、性空,立地成佛。

屠夫開悟:昨日羅剎心,今朝菩薩面,羅剎與菩薩,不隔一條線。

他已契入無為心。  

千年暗室,一燈即破。契悟本心,頓悟自心,直了成佛。

     

   

   

師父上課   

   

    

方寸–一寸見方的面積,比喻 

見–同現,出現、顯現 

天地–天下、世界 

方寸之間天地現–心是萬法的根源,因此修行要掌握這念心,

                就能開啟光明美好的世界。 

  

1. 掌握方寸的重要  

   a. 生法生 成敗由  

            正念智慧 

水能載舟 → 慈悲平等 → 處處光明     

     ↗     知因識果   

              →  三點如星象,橫鉤似月斜,披毛從此得,成佛也由它

     ↘     知見錯誤 

亦能覆舟 → 名利財色 → 一敗塗地      

            起獲造業  

    

   b. 凡聖迷悟 方寸之間 

   

     凡 ← 染迷 ← → 悟淨 → 聖 

           超凡入聖、離苦得樂  

     向佛學習–解脫煩惱的方法、智慧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妙法聖念處經:世及出世間,一切由心造,猶如工畫師,巧善皆成就。   

                       覺察覺照 

     佛法以人為根本       

       人以為根本 → 淨化此心 → 最圓滿的自己 → 成佛 

     以覺悟為根本 

                       因上努力    

     從心 選擇自己的世界 

       華嚴經: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光明    

        富貴                ↑              富貴   

             聽經聞法  ↗   ∣   ↘  不信因果  

             修善積福       ∣       起惑造業  

 光明 ←——————————+———————————→ 黑暗     

             聽經聞法  ↖   ∣   ↙  不信因果        

             修善積福       ∣       起惑造業       

        貧困                ↓              貧困        

                           黑暗   

    

2. 如何掌握方寸之間 

   

   a. 了達一心 具十法界 

           諸佛 – 三覺圓滿     究竟覺悟 

      四聖 菩薩 – 六波羅蜜     覺悟         化除煩惱 平等清淨  

           緣覺 – 十二因緣                  – 知道化除煩惱  

           聲聞 – 四聖諦 

           天人 – 修十善    ( 三善道 )  

           人道 – 持五戒 → 維持輪迴人道

      六凡 修羅 – 修善瞋慢                  煩惱 執著  

           畜生 – 貪欲癡想  ( 三惡道 )       – 眾生境界  

           惡鬼 – 慳貪吳因果  

           地獄 – 五逆十惡   

       

   b. 知因識果 斷惡修善    

      六波羅蜜 修菩薩行 

      布施  →  慳貪    精進  →  懈怠      ( →  對治)  

      持戒  →  毀犯    禪定  →  散亂  

      忍辱  →  瞋恚    般若  →  愚痴   

    自利利他悉圓滿 故號調御天人師     

    

                       聽經聞法     

  十法界 →不離當念 → 了因果理 → 安住此心 → 美好人生   

                       斷惡修善  

           以因感果   

   

   c. 根塵相對 觸悟起照    

       

                           除貪瞋癡   

   提起覺性 → 觸悟起照 → 勤修善法 → 安住真心 → 超凡入聖 

                           轉識成智 

             六根 VS 六塵   

      

                   三界唯心 成敗由心   

             掌握此心 → 知因識果 斷惡修善 

 方寸之間 → 觸境起照 → 堅住正念 不隨境轉    

             契悟本心 → 一念回光 清明朗耀  

                   照天照地 光明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