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們的心對於相對、虛妄的假相起了執著,
執著身體、我相、時間、空間,
把這個執著破掉,契入空性,就不會有病。
執相受苦 → 萬法斯空
4/2
當業障現前時,修善和懺悔是治病的助緣。
慚愧、懺悔是由內心的自我反省,
使內心轉為光明,也能改變我們的生理。
不知反省 → 修善懺悔
4/3
這念心不安定,到那裡都不會安定。
如果眾生的心都清淨,外在的環境就是淨土;
我們的心清淨了,身體自然就會健康。
起伏不定 → 心安世界平
4/4 清明節 兒童節
佛法講求平等,慈悲達到最高點就是平等,
人與人之間要慈悲、平等,對於動物、植物也要愛護,
這就稱為物我平等。
不生救拔之心 → 觀眾生苦 起大悲心
4/5
唐‧神秀禪師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4/6
唐‧六祖惠能大師
住心觀淨,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
4/7
心量廣大,這個世界就是淨土,
這念心保持平靜、愉快,
現在就住在天堂、生在淨土中。
心隨境轉 → 心淨佛土淨
4/8
遠離塵囂不在身體的遠離,
而在這念心要不執著、不住在塵境上;
這念心清淨、不染塵,自然就離開了塵囂。
執妄為真 → 心不染塵
每週誦讀
信心與智慧兼備,就是正信,如同鳥有了翅膀,
可以從死亡的此岸飛到涅槃、菩提的彼岸,
從黑暗飛到光明。
4/9
看到好的事物,知道是好,但心不生貪愛,
該取就取,該捨就捨,這念心始終保持寧靜,
就是自己清淨的世界。
愚痴無明 → 常覺常照
4/10
這念心有執著、煩惱、無明,就是迷,就是眾生境界。
知道要化除煩惱的這念心就是覺,
覺悟了就是菩薩,達到究竟的覺悟就是佛。
迷即眾生 → 覺即菩提
4/11
佛法就是「心法」,一切法都離不開這念心的作用;
起了一念清淨、慈悲心,當下就是菩薩;
起了邪見,就成了魔。
心生煩惱 → 慈悲即是觀音
4/12
唐‧永嘉玄覺禪師
但得本,莫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4/13
宋‧無門慧開禪師
一念普觀無量劫,無量劫事即如今,
如今覷破這一念,覷破如今覷的人。 ㄑㄩˋ 偷看
4/14
「三界唯心」,外面的境界都是從自心所變現,
心地上隨起一個念頭,就感得一個境界、一個果報。
心外求法 → 法由心生
每週誦讀
禪定的道理,就是要經常保持這念覺性存在,
人在哪理,心就在哪裡;為人處事更要做到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隨時檢討自己的過失,有過失就要馬上改過。
4/15
佛法的道理就是人生的真理,
想成就富貴、功名、利祿,
就要從因果上去努力,
要從正當、清淨的事業去努力。
造諸惡業 → 修善積福
4/16
精神生活就是我們當下這一念心,
這念心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
感覺很平靜、很寧靜,
這就是最富足的精神生活。
念念生滅 → 堅住正念
4/17
對物質生活要看淡、看破、放下;
精神生活則須提昇,如此才能有安樂的生活。
執著物慾 → 心安自在
4/18
我們這念心,保持平靜、寧靜,經常檢討反省,
使這念心安住正念才是智慧。
不信正法 → 安住正念
4/19
唐‧無盡藏比丘尼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心外求法 → 回歸本心
4/20
唐‧六祖惠能大師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智慧何需增長,因本自具足)
心外求法 → 回歸本心
此偈 回應 臥輪禪師: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4/21
成道就是先由悟道開始,
這念心覺悟了就是道,
這念心迷糊了就是眾生,
這念心起了邪見就是魔,
這念心大徹大悟了就是佛。
愚癡無智 → 覺即是佛
每週誦讀
修行就是要自我檢討,不去計較別人的過失、
不評判別人的是非;假使自己受到他人的毀謗,
也不要惱怒、抱怨,所謂「謠言止於智者」!
時間一久,終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4/22
我們念佛—唸南無阿彌陀佛,
就是無量光無量壽,以名昭德,
用阿彌陀佛顯現我們的性德。
執著外境 → 彰顯性德
4/23
要追求更圓滿的生活與生命,
就要從培養慈悲心、平等心做起。
貢高我慢 → 培養慈悲心
4/24
「福慧雙修」,福就是善法,修善法能積聚福德。
修智慧要聽經聞法,建立知見與觀念,
更重要的是這念心要迴光返照。
不修福慧 → 修福修慧
4/25
「迴光返照」是指做錯了事情要檢討、反省、改正,
這念心淨如明鏡,像靜止的水沒有波浪,
能做到就是菩薩。
迷而不覺 → 覺察覺照覺悟
4/26
唐‧長沙景岑禪師 (號 招賢大師)
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突破有限 達到無限境界)
4/27
南梁‧傅大士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4/28
這念心是本具的,是不可思不可議的;
可思可議,就落入生滅、落入相對,就不是絕對的心。
向外攀緣 → 佛性本具
每週誦讀
富貴莫如知足,不知足的人,雖然很富有,卻始終在苦惱中;
知足的人,時時刻刻心都能安然自在,這就是真正的富貴。
4/29
「禪」具足無量無邊的微妙義理,代表智慧、定力、慈悲,
心當中所有一切功德,都是禪的妙用。
生死沉淪 → 善修禪定
4/30
「禪者佛之心,教者佛之口,律者佛之身」,
時時向佛的身、口、意學習,便能真正落實禪的修習。
不調身心 → 落實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