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1 .jpg

     

    

7/1  

明‧憨山德清禪師

修行容易遇師難,不遇明師總是閑,自作聰明空費力,盲修瞎練也徒然 

盲修瞎練 → 依止明師 

 

7/2  

唐‧香嚴智閑禪師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  

執著分別 → 回歸本心 

     

佛的履歷表 

姓名:佛   

出生地:如(來)    生日:如(來)

學歷:世間解 、 正遍知 

專長:調御丈夫 

職業:天人師 

日常活動:明行足、應供   

榮譽頭銜:無上士、世尊 

其他成就:善逝    

 

7/3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後身正。  

心起惡念 → 調伏煩惱

    

7/4  

六祖大師     《六祖壇經般若品》 

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執迷不悟 → 佛性本具  

 

7/5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二十二章 財色招苦

財色招苦,如果自己戒不掉、看不破、放不下,

就會招來很多苦果。  

貪財愛色 → 財色招苦   

   

7/6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七章 惡還本身

時時刻刻都要起慈悲心,觀眾生苦,發菩提心,行大仁慈。  

自私自利 → 常行慈悲   

   

7/7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三章 割愛去貪

達到沒有愛也沒有欲,心當中就是得清涼、

得自在、得解脫,真正是了生死。  

放縱五欲 → 捨離愛欲   

     

7/8  

大寶積經

身臭如死屍,九孔流不淨,如廁蟲樂糞,愚貪身無異。

智者應觀身,不貪染世樂,無累無所欲,是名真涅槃。  

愚貪樂糞 → 無欲涅槃  

 

7/9  

華嚴經

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 

眾生冥頑不靈 → 佛功德無量

 

7/10  

必須修身,自己要有完整的人格,

要有正知正見,要明禮義,要知道是非、善惡、正邪。 

邪知邪見 → 具正知見

 

7/11  

《過去現在因果經》

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見有過失輙相諫曉;

二者、見有好事,深生隨喜;三者、在於苦厄,不相棄捨 

邪見自私 損人利己 → 知因識果 為人善友

   

7/12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三章 割愛去貪

我們要做的事情,都是與法相當、與道相當;

假使不做這些事情,就打妄想了,不是愛就是欲。  

貪愛妄想 → 依教奉行

 

7/13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六章 忍惡無瞋

止息不動,就是靜止。靜止,才能息滅心頭之火。

身不動、口不動、心也不動,這就是一種定。

有了定,就能息滅這些煩惱。    

心隨境轉 → 止心不動

   

7/14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六章 忍惡無瞋

忍的下來,就沒有瞋恚,心就能安定,

所以《佛遺教經》云:「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瞋恨抱怨 → 忍之為德

   

7/15  

唐‧神秀禪師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懶散懈怠 → 精進用功

 

7/16  

五代‧雲門文偃禪師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己靈猶不重,佛視為何人。     

執著虛妄 → 回歸本性

    

7/17  

《八大人覺經》  第一覺悟  無常無我覺  

修行人若能深入觀察身心二法生滅不定,虛幻無主,

則能漸漸捨離對自我身心的貪著;

身心的貪著減輕了,

就是漸離生死的最初方便。  

執我為真 → 捨離我執

   

7/18  

《八大人覺經》  第四覺知  常行精進覺   

常行精進,就是要持之以恆的精進。

「精」就是不夾雜;「進」就是不退。  

懈怠放逸 → 常行精進

 

7/19  

《八大人覺經》  第五覺悟  多聞智慧覺

緣起之法,必定是依靠眾緣和合,緣聚即生,緣散即滅,

其中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實質存在。  

迷愚執著  緣起性空

 

7/20  

內心無毒,不怕外毒。心要淨、要定、要明、要慈悲、要有善法。

保持這念清淨心,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  

毒害己心  清淨自心

   

7/21  

什麼叫作「無夢」?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沒有一點塵垢,

「漢來漢現,胡來胡現」、「相來則現,相去則無」,

這就是不作夢。  

攀緣取捨  心無染著 

   

7/22  (受三皈五戒 法續)

六祖惠能大師

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  

執著表象  誦無誦誦  

 

7/23  

六祖惠能大師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色身假合  本具自性 

     

7/24  

修道就是經常檢討反省身口意三業的過失,

有沒有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

心當中有了煩惱就化掉,這是一個減號。 

不知返照  減化煩惱

   

7/25  

修行就是轉識成智,轉染成淨。

把染著心變成清淨心,過去的妄想心

轉成正知正見,這就是修行。  

顛倒妄想  轉識成智  

 

7/26  

煩惱就是我,我就是煩惱,從現在開始不起煩惱,

這念心時時保持清楚明白、能作主,

當下即是菩提,修行成佛就如此實在。 

放任煩惱 心外求法  不起煩惱 堅住正念

 

7/27  

到達實相境界,世間法就是佛法,佛法不離世間法,

二者是一體的兩面,如同水能載舟、水能覆舟的道理。 

離世覓菩提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7/28  

本著佛法所說的平等心、恭敬心、謙卑心,

和知恩、感恩、報恩的心,

來從事一切的活動,就是真正的菩薩行。 

自私傲慢  行菩薩道

 

7/29  

宋‧白雲守端禪師

嶺上白雲舒復捲,天邊皓月去還來。

低頭卻入茅簷下,不覺呵呵笑幾回。

貪求無厭  知足常樂   

    

7/30  

六祖惠能大師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鹿角。 

盲目外求  反求諸己  

 

7/31  

想成就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精進用功,

但是精進用功的方法要正確,

不能走遠路,更不能走錯路。    

錯亂修行  正行精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